晶片關稅利空出盡無庸置疑,展望後續變數有哪些?
目前晶片關稅 100%,承諾或正在美國投資建廠的廠商,得到豁免,川普直接點名蘋果、台積電… 因此這些市值龐大的巨頭,得到豁免,利空出盡的情緒反應絕對無庸置疑,也已經在股價上出現反映,本文想要探討的是後續相關的疑慮還有嗎? 如果有癥結點或注意的點是哪些?
很多存股族會把殖利率作為自己選股的策略,不過,高殖利率不是越高越好,如果高得出問題,很有可能讓你賠在價差上而抵銷獲利。
公司發現金股利通常是兩種來源去配,一個是因為公司大賺錢,有充沛的資金回饋給股東,這是最健康領股息的方式;而另一種方式,拿公司歷年的資本公積或盈餘公積來發,作為股東,你或許同樣領到了錢,但卻有可能投資的是一家正在邁向衰退的公司,公司留保留盈餘的目的,應該是為了讓公司成長進行再投資,如果把這筆成長的資金拿出來配給股東,以長期公司發展來說,就不是件好事。
在除權息後,我們領到了股利,但同時股價也會下跌,所以公司能不能填息就非常重要了(股價回到先前除權息的價格),如果沒有回到原先的位置,其實等於把左邊口袋裡的錢,放到右邊口袋,也就是典型的賺了股息卻賠在價差上。
以達爾膚(6523)為例,在2020/3/5發放現金股利10元,除權息前的股價為91元,當時殖利率來到10.99%,看起來真的是非常吸引人,但是參考以下達爾膚在除權息後的股價走勢圖,就不是那麼樂觀了,股價一路下跌,甚至跌到41元,這就是未填息的股票,代表股利並沒有正確進到我們的口袋中。
高殖利率的關鍵除了高的股利之外,還有一點就是股價高低,當殖利率越高,除息下來的股價降幅就越大,加上可能因為股利政策的原因,發股利前,股價就被拉高,要完全填息的難度就越高,所以如果是想穩定領息的存股族,還是應該以公司是否穩定配息作為優先考量,才能達到股息、價差雙頭賺的最好局面。
目前晶片關稅 100%,承諾或正在美國投資建廠的廠商,得到豁免,川普直接點名蘋果、台積電… 因此這些市值龐大的巨頭,得到豁免,利空出盡的情緒反應絕對無庸置疑,也已經在股價上出現反映,本文想要探討的是後續相關的疑慮還有嗎? 如果有癥結點或注意的點是哪些?
「只要借 2%,就能賺 5%、6%,這是穩賺不賠的投資!」這句話,過去一年在財富管理圈幾乎成了流行語。也因此讓許多投資人信心滿滿地把資金投入債券 ETF,尤其是與美國公債連結的商品。但到了今年,不少人才驚覺現實與預期落差巨大,帳面不僅未見獲利,反而陷入虧損。更令人憂心的是,這些操作往往搭配融資借款、甚至質押放大槓桿,壓力成倍上升。如今這場由過度樂觀的預期、對利率循環的誤解、以及市場錯判時機交織而成的風暴,正逐步吞噬原本看似穩健的投資布局。
◆達成協議,因此適用相同的稅率: 15%,從 4/2 20%→7 月初施壓的 25%→15%,當日歐股開高走低翻黑,大致為持平反應
您可以在此自訂您的 cookie 偏好。啟用或關閉以下這些類別,並儲存您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