飆股在手,你的資產不漲?資金管理才是背後的真兇

13/08/2025

阿宏一直是朋友裡的「股市情報員」,每天早上,他會在咖啡還沒涼之前,打開財經新聞追蹤前一天晚上美股行情,並且從籌碼、基本面、技術面三管齊下做功課。上個月,他瞄準了一檔中小型股,進場後短短兩週就飆了五成。朋友們都羨慕他,認為這回肯定大賺。

但當他打開交割單,臉色卻從滿懷期待轉為無奈,原來那檔飆股只佔他資金的一小部分,而另一檔佔比較大的權值股卻下跌了幾個百分點,結果兩檔加總幾乎互相抵銷,這是許多投資人不願面對的現實,你以為贏在選股,事實上輸在資金分配。 

資金分配,決定你的報酬曲線

選股像是挑選球員,而資金分配就是決定誰是主力、誰打替補,如果讓主力球員(強勢股)只上場五分鐘,而替補球員(弱勢股)佔滿全場,比分自然拉不起來。

所以資金分配不是平均分散,也不是孤注一擲,而是根據標的強弱、波動特性、進場時機,動態調整資金權重,一檔股票如果已經進入明顯上升趨勢,就應該讓它擁有足夠的部位去發揮,反之如果走勢轉弱或跌破關鍵價位,就算再喜歡,也必須減碼甚至清倉,把資金釋放出來投入更有潛力的地方。

紀律操作,讓資金分配真正發揮威力

精準的分配計畫,如果缺乏紀律,最後都會變成擱置在書桌的某個角落,紀律的第一步,是在進場之前就設定好停損與停利,並且在市場給出信號時果斷執行,不找藉口。

第二步,是在行情順利時有勇氣持有,不要因為短期震盪就過早出場,錯過了趨勢的主升段。

很多投資人會在虧損時過度猶豫,覺得「再等一下可能會反彈」,但在獲利時卻急著落袋,怕「漲不回來」。

這種心態上的反向操作,正是紀律要去對抗的天性,因為我們人類本能會迴避痛苦、鎖定快感,但市場回報的方式,往往恰好相反。

要有檢視習慣,是策略落地的關鍵

紀律與資金分配不是高不可攀的金融工程,每天花幾分鐘就能落地執行,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只需要思考強勢股的部位比例是否足夠承接漲勢?及弱勢股是否還值得佔用資金?這樣的檢視,不僅能防止虧損擴大,還能確保資金隨著市場狀態流動。長期下來,這種小而穩的修正,會讓我們的資產曲線不再是劇烈的鋸齒,而是緩步向上的斜坡。

避免大虧,放大獲利

在長期投資中,小賠無傷,大虧致命,假設虧損了 50%,想要回到原點,就必須賺回 100% 才行。這是資金管理中最簡單的數學。因此紀律操作與資金分配的最大價值,不只是賺得更多,而是避免一次錯誤讓你跌到深淵。

更重要的是,市場上永遠存在 80/20 法則,少數幾筆關鍵交易貢獻了大部分的獲利,當那 20% 的機會來臨時,如果我們的資金分配正確,而且我們有紀律持有,就能吃到完整的趨勢,而不是只拿到一點零頭。

三種常見資金分配法

雖然每個人的投資風格不同,但有幾種資金分配原則值得參考:

1. 固定比例法:每檔持股維持相同比例,方便分散風險,適合初學者。

2. 風險平價法:根據波動度分配資金,波動大的股票部位小、波動小的股票部位大,讓組合風險更均衡。

3. 金字塔加碼法:隨著股票上漲逐步加碼,利用趨勢推動最大化獲利,同時控制下檔風險。

無論採用哪種方法,重點是必須結合紀律執行,否則再好的策略也會被臨時的情緒破壞。

紀律與資金分配,是耐力戰的武器

阿宏後來重新調整了策略,不再讓弱勢股長期佔用資金,也不再因為短期波動就急著賣掉強勢股。他建立了固定檢視的習慣,逐步調整部位比例,幾個月後,他的資產曲線不再大起大落,而是像階梯一樣,穩穩往上爬。

股市裡,選股只是門票,資金分配與紀律操作才是決定能走多遠的護城河,如果說選股決定了方向,那資金分配就是油箱的容量,紀律操作就是油門與煞車。方向對了、油夠多、控制得當,才能在市場的跑完全程,而不是中途熄火。

如果你也曾遇過「飆股有賺卻被其他持股抵銷」、「該加碼的時候猶豫、該減碼的時候捨不得」的情況,那代表資金控管可能正悄悄拉低你的整體報酬。

與其在市場中反覆試錯,不如讓專業來幫你建立屬於你的資金分配與紀律操作策略。

我們提供一對一顧問諮詢服務,協助檢視投資結構、調整資金配置,並建立可長期執行的策略,讓你的資產曲線更穩、更持久地向上。



最 新 文 章

Be the first to read what's new!

就業數據前瞻訊號持續疲弱,非農報告應不出意外
就業數據持續低於預期,職位空缺數 718.1 萬創下 10 個月新低,且以職位空缺率計算,已經下滑至 4.501%,也就是逼近最早提出此數據的 FOMC 委員 Waller(大機率下任主席) 口中的臨界值 4.5%。

台股這一波最吸睛的焦點,莫過於台積電穩穩站上千元大關。股價頻頻刷新歷史新高,不僅推升加權指數一路上攻,也帶動「千金股俱樂部」快速擴編,檔數直逼 25 檔。市場熱度之下,投資人一方面驚嘆台股能量,一方面卻也感受到高價股操作的門檻與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