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對美國的通膨影響,核心PPI本來就最先發酵

15/08/2025

早在 3/14 筆者撰寫的鉅亨專欄,當時是關稅揚言課徵,以供應鏈傳導的角度,與 2018 年中美貿易關稅戰的實證研究結果,進行分析,PPI 才是最先發酵的關鍵,也就如同該文的標題一般「2 月 CPI 公布衰退恐慌交易放緩,3 月 PPI 才能看出關稅影響」,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回過頭檢視,或我們直接從 7 月 CPI、PPI 來進行檢視。

7 月 CPI 低於預期、核心 CPI 高於預期,本月數據解讀意義有限:

核心商品類緩步上升,核心服務類除了住房以外,明顯上升,是核心 CPI 高於預期主因,而油料項目是貢獻 CPI 低於預期的主因,整體細項趨勢與先前幾個月變化不大,目前通膨持平沒有再趨緩,短期波動上,核心類持續往上,油料因川普政策除非有戰爭,否則暫時供給過剩為普遍常態。

通膨後續潛在新因素: 財富效應與降息預期,新車、住房的重新上揚是接續幾個月可能出現的

◆關稅影響: 因企業端的庫存尚未用罄,調價 (轉嫁消費者) 的幅度、時間,甚至是要求供應鏈生產地的更改,都還在觀望拖延,等待更明確的政策,因此在 CPI 的影響估僅 20% 左右,如前幾個月所述,應該先看核心 PPI。

從更前瞻的核心 PPI 來確認,服務類暴漲、核心商品穩定月增且幅度擴大

核心 PPI 月增 0.9%(預期 0.2%),PPI 月增 0.9%(預期 0.2%),雙雙超出預期,而從下圖的 PPI 的細項表貢獻分布來看,主要是由服務類暴漲推升本月 PPI 數據的大幅上揚。 

至於大多數人好奇的關稅影響,仍從核心商品類來作為前瞻觀察,如右圖所示,月增率自 4 月後持續穩定月增,且 7 月出現進一步月增上升,以協議關稅與暫時性關稅,稅率全面高於豁免時 10%,先不論 232 調查,畢竟有豁免且還沒正式公布公文與課徵時間,光對等關稅的遞延反映,預計下個月有再進一步上升空間

認為關稅影響正在緩步擴大,數據與邏輯層面相互應證,如同字面上的意思,供應「鏈」,正在從最終貨品 / 半成品進出口,逐步遞延影響到零售銷售商,再進一步往消費者物價的調整反應。

9 月降 1 碼抵定,留意復刻 1 年前的鷹式降息

而近期沸沸揚揚的降息議題,9 月降息預期 1 碼,主要因非農數據而降息,2 碼本來就不可能,是屬於川普與貝森特慣性,超市場鴿派的喊聲而已。

而 CPI 與 PPI 通膨數據,都導致長短天期利差擴大,當前的資金行情氣氛,類似於 1 年前的 9 月 FED 首次降息環境,傾向利多提前反應,市場尚未消化鷹式降息


最 新 文 章

Be the first to read what's new!

我的爸爸是某銀行經濟研究室部門的一員,回想小時候的家庭狀況,住的應該算是豪宅,在現今的信義區是有院子獨棟洋房。爸爸的薪水比一般人高很多,但還是很熱愛到股市賺錢,甚至在他去世的那天早上,他還去了證券公司。這也是我一開始對股市有所抵觸的原因之一,因為我父親在股市上非常積極,使用槓桿並虧損了大筆資金。但這也是我一開始很排斥股市的原因,因為爸爸玩得很積極,開了槓桿,把很多錢都賠在股市了,所以出社會後一直到了自己的妹妹在股市上賺了不少,才想說研究看看股市35歲才在開證券戶,35歲以前完全就是工作賺錢還房貸,以及有間辦公室出租,但當房東的經驗也很不好,租客因資金周轉跟地下錢莊借錢,不但欠了兩個月的租金,地下錢莊討債把整個辦公室都砸了,當房東的經驗太差了,因此那間也先處置掉了,後來的做法就是公司股票...

最近台股屢屢改寫歷史新高,新聞標題天天輪番上演「台積電再創天價」、「加權指數刷新紀錄」。但許多投資人看著手中持股卻忍不住納悶:「指數漲成這樣,我的高股息 ETF 怎麼一點反應都沒有?」這並不是錯覺。當前市場正上演典型的「拉積盤」現象,也就是由少數權值巨頭撐起整個指數,而非全面性上攻。換句話說,大盤創高,不代表所有族群都在漲;對多數投資人而言,這場榮景可能只是「看得到、吃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