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衰退的恐慌來自「GDPNow」,關稅提前拉貨遭誤會了?

15/03/2025

3 月第一週總經數據彙整: 

歷經 2/21~2/28 川普密集針對關稅的各種發言後,本週市場迎來極度防範的資態,更加關注衰退,形成股跌債漲。然而實際上導向衰退的數據公布並不多,甚至紅多於綠,這主要是因為市場雨天收傘的心態,一但股市陷入高檔死亡交叉的短空拉回,所有利空預期都先行發酵。因此針對衰退預期,市場聚焦另一個預測性質的數據: Atlanta GDP Now

甚麼是 GDPNow

本數據是由聯準會亞特蘭大分行所提供,主要目的是利用總經數據的公布,利用統計學的模型,建構出更為即時的 GDP 預測數據。 以官網的更新日程表,可得知此數據 1~3 月,一季之內更新 21 次,遠高過真正的 GDP 統計資料。 

GDPNow 的 2025Q1 GDP 預測數據如上圖所示,在 2/28 的那次更新,一次性地由 2.32%,跳水至 - 1.48%! 該次的更新是由多個總經數據更新所建構而成的包含 Personal income and outlays, NIPA underlying detail tables, Advance Economic Indicators,其實就是每月的最大規模的參數更新,因此才會有如此巨大的變動。

這些參數,來自個人消費、美國經濟分析局(BEA)所提供的每月國民經濟核算數據(NIPA)以及各種進階經濟數據的納入,因此很難簡單的單一指向某個數據變化。

筆者的推測與結論

根據 GDP 組成,筆者認為主因是美國貿易帳赤字擴大,也就是入口 > 出口擴大,因為 1、2 月的即時數據,要能有劇烈變動,最有可能的仍然是關稅戰導致的提前拉貨堆積庫存 (如下圖美國貿易帳逐月數據,明顯近 2 個月擴大),以及少部份,因為政策不確定,導致的投資支出放緩。

因此認為目前市場上屬於「短期擔憂過度」,進出口貿易對於美國 GDP 影響有限,最主要是短線波動過大,加上統計模型的預測,放大了影響。加上先囤貨後,後來若關稅暫緩或部分實施,也會降低後續拉貨速度,加以平衡貿易帳。真正的經濟衰退,預計若川普未明顯政策轉圜,持續激進的話,消費信心、企業投資信心持續遞延至 Q2 底 Q3 初,才會有真正顯現 

另外近期的股跌債漲,經濟衰退押寶交易,主要反應在股價指數殺盤,針對高檔、高估值大型股評價修正,實際上 S&P500 騰落指標並未明顯轉壞,因此若能有 5 日線走平且站上,終止多殺多,本波反彈幅度推測應會不小。 


最 新 文 章

Be the first to read what's new!

我的爸爸是某銀行經濟研究室部門的一員,回想小時候的家庭狀況,住的應該算是豪宅,在現今的信義區是有院子獨棟洋房。爸爸的薪水比一般人高很多,但還是很熱愛到股市賺錢,甚至在他去世的那天早上,他還去了證券公司。這也是我一開始對股市有所抵觸的原因之一,因為我父親在股市上非常積極,使用槓桿並虧損了大筆資金。但這也是我一開始很排斥股市的原因,因為爸爸玩得很積極,開了槓桿,把很多錢都賠在股市了,所以出社會後一直到了自己的妹妹在股市上賺了不少,才想說研究看看股市35歲才在開證券戶,35歲以前完全就是工作賺錢還房貸,以及有間辦公室出租,但當房東的經驗也很不好,租客因資金周轉跟地下錢莊借錢,不但欠了兩個月的租金,地下錢莊討債把整個辦公室都砸了,當房東的經驗太差了,因此那間也先處置掉了,後來的做法就是公司股票...

最近台股屢屢改寫歷史新高,新聞標題天天輪番上演「台積電再創天價」、「加權指數刷新紀錄」。但許多投資人看著手中持股卻忍不住納悶:「指數漲成這樣,我的高股息 ETF 怎麼一點反應都沒有?」這並不是錯覺。當前市場正上演典型的「拉積盤」現象,也就是由少數權值巨頭撐起整個指數,而非全面性上攻。換句話說,大盤創高,不代表所有族群都在漲;對多數投資人而言,這場榮景可能只是「看得到、吃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