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軟硬體分歧!? 科技股財報一刀切並非好現象
整體來說科技股財報的綜合反應為利多,主因是微軟 (MSFT) 的財報上漲反應相當大,恰巧蘋果財報公布小跌,微軟一舉重新登頂回到權值龍頭寶座。
ETF投資如今已成為一股國民運動,在金融投資領域中備受追捧,尤其最近,ETF投資的熱度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以元大台灣價值高息00940為例,其月配息加上每股僅10元的價格,吸引了市場上高達1700億的資金。這種情況下,許多投資人紛紛投入ETF,甚至有些人不惜傾盡所有的資金加入。然而,這樣的現象引起了金管會的關注,他們正計劃介入以避免大眾盲目投資。未來,金管會也將加強監管財經網紅的行銷手法,以確保其不影響投資者。但現階段投資人應該關注的重點是「傾盡所有資金投入,真的有賺頭嗎?」
打出「巴菲特價值投資」來吸引投資人的00940,一次網羅高 CP 值的優質企業,00940則是透過「股利率」、「自由現金流收益率」、「本益比」等指標來選出50檔成分股,再依股利率來分配個股權重。而第一權重是長榮,再從其他成分股來看,科技股的成分不低,但這些已經與其他ETF持份股高度重疊,蠻多的成分股也在這段時間不斷推升推高,籌碼的推升會讓這些成分股的殖利率降低,而大家看中的月月配,就是為了要領息,高殖利率才進場,就有點與當初看好的原因背道而馳。
許多小資族可能會被一張只需10元的價格所吸引,因為這看似非常便宜。然而,實際上,這並不一定划算。匯費的存在使得實際配息並不可觀,而且當股價走低時,股利收益也不盡人意。每次派發股利時,銀行還會收取10元的手續費,這意味著一個月可能只能收到數十元的股利,而且還要扣除手續費。儘管元大網站宣稱標的指數平均殖利率為8.6%,但考慮到匯費等因素,實際收益可能不如預期。例如,以一萬元的投資為例,每年的配息僅有860元,每個月約為71.6元,扣除10元匯費後,可能僅夠買一杯手搖飲料的價格。除非長期持有以降低匯費比例,否則ETF投資的吸引力相對有限。儘管ETF帶動了全民投資的思維,但在進行投資之前,投資者應該深入了解ETF的費用、加權方式、標的成分等,並重新思考投資的初衷:到底你的投資目的是什麼?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前往立法院財委會進行報告並接受質詢,重點關注近期ETF是否存在過度熱門化的現象,提及兩個主要議題:一是業者在銷售過程中是否恰如其分地揭露ETF商品資訊,尤其是風險和配息等相關詳情,以確保投資人得到充分的資訊。二是投信公司是否與網紅或透過行銷公司合作進行置入性行銷,並且是否提供一致的資訊,因為這可能會影響投資人的決策。他指出,許多投資者喜歡在網路上尋找資訊,但某些資訊可能存在偏誤,例如某些網紅透過開箱文、與已上市ETF的比較等方式吸引投資人,並著重於吸引關鍵字如配息、巴菲特、便宜等,這可能導致投資人做出不理性的決策。因此,具備辨識力並理性觀察任何決策對於投資人而言更加重要。
整體來說科技股財報的綜合反應為利多,主因是微軟 (MSFT) 的財報上漲反應相當大,恰巧蘋果財報公布小跌,微軟一舉重新登頂回到權值龍頭寶座。
去年即因為傳打入當時正夯之水冷散熱快接頭供應鏈,使得時碩評價快速調升,短短兩個月時間內,即有超過 1 倍漲幅。如今在 AI 股面臨評價修正,以及關稅戰股災後,股價最低回跌至去年起漲前之位置,歷經大起大落的前飆股,是否還有再攻條件?
道瓊指數 4/21 週一重挫近千點,隨後也迎來快速的反彈,挑戰月線,這反應上週所述,川普是會在乎股市表現,因此沒有必要殺低恐慌,而是預期會回測支撐,逐步站穩腳步。投研團隊認為當前態度偏樂觀,月線會站上、跳空缺口也會回補,隨後再有震盪拉回測支撐,以凝聚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