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爾談話緩和市場情緒,效期僅短線經濟數據仍更重要

07/05/2024

單數次會議鮑爾成功利用談話緩和市場氣氛,經濟數據仍是主要趨勢影響因子

因本次FOMC會議是單數次會議,未公布點陣圖與相關經濟數據預測,事前反應完不升不降,加上宣布減少縮表規模,因此鮑爾一人獨大主宰,其他鷹派委員無法在FOMC帶來更多資訊與影響。因此鮑爾在記者會的談話,堅守通膨會下降的鴿派觀點,挹注短期的可見利多。

以下整理本次相關重點資訊:

FOMC會後聲明差異之處共有三點不同

1. 新增近幾個月實現2%通脹目標缺乏進展

2. 實施縮表,6月開始公債規模600E→250E(規模比起減半,稍微超出預期);MBS 350E不變

3. 達成就業與通膨目標的風險,過去幾年往更好的方向移動(原文用詞:正在are moving into→過去have moved toward)

鮑爾記者會問答,挹注兩大短線利多安撫市場

  1. 達到降息目標很難,但達到升息的條件更難,下次大機率不會升息

  2. 相信通膨將下滑,因為預期住房通膨下滑(4/23報告已預告,鮑爾主要用此來當通膨擋箭牌)

目前主要觀察今年第6/8次會議的降息預期,針對9月首次降息、今年降息2次皆恰維持50/50。至於SOFR期權隱含的價格資訊,交易員押注升息的機率不減(極端情況與對鮑爾不信任正在上升)

對鮑爾不信任,FED傳聲筒:「比起FED,更加聚焦經濟數據」

5/2 FED傳聲筒 Timiraos在針對FOMC評論過後,發布第一則主觀的風向文章,指出現時對於聯準會官員的態度已不如先前那麼關注,反倒更加聚焦於經濟數據的發展。這反應的就是鮑爾的談話,會貢獻情緒緩和式的短線利多,但是經濟數據更具波動與指標性。

既然經濟數據更為關鍵,本週多個就業數據透漏的資訊,需要特別留意,整體而言薪資成長仍高於預期,失業率與裁員並沒有明顯發生,呈現經濟與就業仍然熱絡,但是更為關鍵的是領先指標的就業空缺率,顯示就業市場正在往收緊的門檻靠攏,FOMC委員沃勒認為4.5%時失業率將快速上升,目前即將跌破5%,失業率開始緩步上升或可期待。

ECI(薪資成本指數季增率)高於預期重新攀高

就業空缺率(黃線)加速下滑,但裁員比例仍可控

而整合近兩週的發債規劃與FOMC縮表策略,預計FED持有資產(紅線)下降趨緩,而TGA(綠線)將上升、ONRRP(紫線)下降趨緩,導致資金行情指標-銀行準備金(藍線)仍維持平穩,市場資金主動大幅去槓桿的風險低

貨幣政策對資金行情影響,結論共三點如下,仍是短期有波動風險但可控,中期風險擴大仍持續

→ 目前屬於高利率維持,資金行情的變化對股市直接影響仍屬於短中期波動,非造成系統性風險

→ 而短債借款增加與降息延後,殖利率倒掛仍然持續甚至稍微加劇

→ 政策信任缺乏,經濟數據未明顯好轉機率大下次雙數次會議,點陣圖持續向上移動可期


最 新 文 章

Be the first to read what's new!

我的爸爸是某銀行經濟研究室部門的一員,回想小時候的家庭狀況,住的應該算是豪宅,在現今的信義區是有院子獨棟洋房。爸爸的薪水比一般人高很多,但還是很熱愛到股市賺錢,甚至在他去世的那天早上,他還去了證券公司。這也是我一開始對股市有所抵觸的原因之一,因為我父親在股市上非常積極,使用槓桿並虧損了大筆資金。但這也是我一開始很排斥股市的原因,因為爸爸玩得很積極,開了槓桿,把很多錢都賠在股市了,所以出社會後一直到了自己的妹妹在股市上賺了不少,才想說研究看看股市35歲才在開證券戶,35歲以前完全就是工作賺錢還房貸,以及有間辦公室出租,但當房東的經驗也很不好,租客因資金周轉跟地下錢莊借錢,不但欠了兩個月的租金,地下錢莊討債把整個辦公室都砸了,當房東的經驗太差了,因此那間也先處置掉了,後來的做法就是公司股票...

最近台股屢屢改寫歷史新高,新聞標題天天輪番上演「台積電再創天價」、「加權指數刷新紀錄」。但許多投資人看著手中持股卻忍不住納悶:「指數漲成這樣,我的高股息 ETF 怎麼一點反應都沒有?」這並不是錯覺。當前市場正上演典型的「拉積盤」現象,也就是由少數權值巨頭撐起整個指數,而非全面性上攻。換句話說,大盤創高,不代表所有族群都在漲;對多數投資人而言,這場榮景可能只是「看得到、吃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