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關稅利空出盡無庸置疑,展望後續變數有哪些?
目前晶片關稅 100%,承諾或正在美國投資建廠的廠商,得到豁免,川普直接點名蘋果、台積電… 因此這些市值龐大的巨頭,得到豁免,利空出盡的情緒反應絕對無庸置疑,也已經在股價上出現反映,本文想要探討的是後續相關的疑慮還有嗎? 如果有癥結點或注意的點是哪些?
因本次FOMC會議是單數次會議,未公布點陣圖與相關經濟數據預測,事前反應完不升不降,加上宣布減少縮表規模,因此鮑爾一人獨大主宰,其他鷹派委員無法在FOMC帶來更多資訊與影響。因此鮑爾在記者會的談話,堅守通膨會下降的鴿派觀點,挹注短期的可見利多。
以下整理本次相關重點資訊:
FOMC會後聲明差異之處共有三點不同
1. 新增近幾個月實現2%通脹目標缺乏進展
2. 實施縮表,6月開始公債規模600E→250E(規模比起減半,稍微超出預期);MBS 350E不變
3. 達成就業與通膨目標的風險,過去幾年往更好的方向移動(原文用詞:正在are moving into→過去have moved toward)
鮑爾記者會問答,挹注兩大短線利多安撫市場
達到降息目標很難,但達到升息的條件更難,下次大機率不會升息
相信通膨將下滑,因為預期住房通膨下滑(4/23報告已預告,鮑爾主要用此來當通膨擋箭牌)
目前主要觀察今年第6/8次會議的降息預期,針對9月首次降息、今年降息2次皆恰維持50/50。至於SOFR期權隱含的價格資訊,交易員押注升息的機率不減(極端情況與對鮑爾不信任正在上升)
5/2 FED傳聲筒 Timiraos在針對FOMC評論過後,發布第一則主觀的風向文章,指出現時對於聯準會官員的態度已不如先前那麼關注,反倒更加聚焦於經濟數據的發展。這反應的就是鮑爾的談話,會貢獻情緒緩和式的短線利多,但是經濟數據更具波動與指標性。
既然經濟數據更為關鍵,本週多個就業數據透漏的資訊,需要特別留意,整體而言薪資成長仍高於預期,失業率與裁員並沒有明顯發生,呈現經濟與就業仍然熱絡,但是更為關鍵的是領先指標的就業空缺率,顯示就業市場正在往收緊的門檻靠攏,FOMC委員沃勒認為4.5%時失業率將快速上升,目前即將跌破5%,失業率開始緩步上升或可期待。
ECI(薪資成本指數季增率)高於預期重新攀高
就業空缺率(黃線)加速下滑,但裁員比例仍可控
而整合近兩週的發債規劃與FOMC縮表策略,預計FED持有資產(紅線)下降趨緩,而TGA(綠線)將上升、ONRRP(紫線)下降趨緩,導致資金行情指標-銀行準備金(藍線)仍維持平穩,市場資金主動大幅去槓桿的風險低。
貨幣政策對資金行情影響,結論共三點如下,仍是短期有波動風險但可控,中期風險擴大仍持續
→ 目前屬於高利率維持,資金行情的變化對股市直接影響仍屬於短中期波動,非造成系統性風險
→ 而短債借款增加與降息延後,殖利率倒掛仍然持續甚至稍微加劇
→ 政策信任缺乏,經濟數據未明顯好轉機率大,下次雙數次會議,點陣圖持續向上移動可期
目前晶片關稅 100%,承諾或正在美國投資建廠的廠商,得到豁免,川普直接點名蘋果、台積電… 因此這些市值龐大的巨頭,得到豁免,利空出盡的情緒反應絕對無庸置疑,也已經在股價上出現反映,本文想要探討的是後續相關的疑慮還有嗎? 如果有癥結點或注意的點是哪些?
「只要借 2%,就能賺 5%、6%,這是穩賺不賠的投資!」這句話,過去一年在財富管理圈幾乎成了流行語。也因此讓許多投資人信心滿滿地把資金投入債券 ETF,尤其是與美國公債連結的商品。但到了今年,不少人才驚覺現實與預期落差巨大,帳面不僅未見獲利,反而陷入虧損。更令人憂心的是,這些操作往往搭配融資借款、甚至質押放大槓桿,壓力成倍上升。如今這場由過度樂觀的預期、對利率循環的誤解、以及市場錯判時機交織而成的風暴,正逐步吞噬原本看似穩健的投資布局。
◆達成協議,因此適用相同的稅率: 15%,從 4/2 20%→7 月初施壓的 25%→15%,當日歐股開高走低翻黑,大致為持平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