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財故事:沒有適用各個狀況萬能的指標,只有隨機應變的投資策略
在我記憶以來,父母都是公務員,薪資穩定,生活也很穩定,從來沒談論投資相關話題。主要是爸爸曾投資過高利率主打的鴻源機構,鴻源案爆發後家中有段時間氣氛不太好,所以我以前對投資毫無興趣,認為大部份是騙人的,唯一理財方式就是存錢。
時序進入第四季,在即將公布 9 月營收後,市場對於大多公司前三季的獲利預估,將大致有了心理定見,而 11 月中的 Q3 財報公布完畢後,也將進入較長時間的財報空窗期;在此段期間通常為所謂的作夢行情發酵時期,因缺乏了短期的財務數據公布,剛好又進入了會計年度的轉換期,新一年的成長機會成了市場資金更加關注之焦點。
在作夢行情中,已發生的基本面利多大多對於股價不會有太大激勵效果,因此若有因為營運強勁而股價先行反映上漲之標的,反而漲多後較容易失去進一步動能。反之,若近期營運業績表現相對平淡,但明年有較大想像空間之標的,就有了更多股價發酵空間。
以 6438 迅得為例,今年度僅 7 月及 9 月營收為年增,雖 9 月營收不差,也是今年次高而已,非屬已見到明顯成長動能之個股,但近期股價表現異常剽悍。籌碼成了最主要因素,近期短期籌碼及大資金水位籌碼明顯增加,成為股價短期飆升之催化劑,但也要有相關利多得以拉抬才容易吸引市場追價資金。
年 Q2 時筆者曾分享,自動化設備廠迅得,應用領域以 IC 載板及 PCB 為大宗,整體產業相當成熟,算是設備廠之中利潤率較低的廠商,而半導體業務在去年佔比上達到倍數成長,接近四分之一比重,也成為了後續市場關注的焦點。
7 月中上旬時其透過重訊發表了桃園廠房出售的動作,雖對其業外收益部分,認為非恆常性業績部分不會對股價有太多激勵效應;但若有提前賣場入帳,其桃園新廠的量產時程也有望提前,同時泰國廠部分在明年順利穩定提供產品,將得以搭上諸多科技廠前往東南亞設廠之商機,也成為未來的營運動能。先前提及,迅得過去是穩定年賺 8.5~10 塊錢的公司,在股價約百元上下長時間整理時,本就具備相對合理便宜的價值,在目前營運仍受到壓抑,股價相對其於半導體設備股處於較落後的位階時,顯現了在這作夢行情啟動的時間點,朝這類型" 股價尚未明顯反應利多題材、短期營運未繳出漂亮成績、明年具備不差的轉機或成長動能" 標的,應有不錯的研究價值。
在我記憶以來,父母都是公務員,薪資穩定,生活也很穩定,從來沒談論投資相關話題。主要是爸爸曾投資過高利率主打的鴻源機構,鴻源案爆發後家中有段時間氣氛不太好,所以我以前對投資毫無興趣,認為大部份是騙人的,唯一理財方式就是存錢。
最近台股屢屢改寫歷史新高,新聞標題天天輪番上演「台積電再創天價」、「加權指數刷新紀錄」。但許多投資人看著手中持股卻忍不住納悶:「指數漲成這樣,我的高股息 ETF 怎麼一點反應都沒有?」這並不是錯覺。當前市場正上演典型的「拉積盤」現象,也就是由少數權值巨頭撐起整個指數,而非全面性上攻。換句話說,大盤創高,不代表所有族群都在漲;對多數投資人而言,這場榮景可能只是「看得到、吃不到」。
台股今年一路狂飆,指數一再刷新歷史紀錄。有人在行情裡大賺、歡呼自己「終於熬出頭」,但也有人追高進場,卻在短短幾天就陷入套牢。當高股息 ETF 瘋狂吸金、科技龍頭股價不斷創高時,許多投資人心中的疑問只有一句:「現在不上車,會不會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