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價稅11月開徵!申報前必看節稅指南
每年 11 月,是地價稅開徵的時期。對許多人而言,這封稅單就像「被動支出」——土地沒賣、也沒出租,卻仍得每年繳錢。其實地價稅是地方政府依「公告地價」課徵的持有稅,只要名下有土地,不論上面是否有房子、是否出租,都有繳納義務。但少有人知道,這項稅制也蘊藏節稅空間。若能在規定期限內完成「自用住宅用地」申請,稅額立刻減為五分之一。很多人不是不想省,而是不知道「怎麼省」。

科技股財報季兩極化發展
整體來說科技股財報的綜合反應為利多,主因是微軟 (MSFT) 的財報上漲反應相當大,恰巧蘋果財報公布小跌,微軟一舉重新登頂回到權值龍頭寶座。
筆者綜合評估與分析:
事實上美股財報即是拆分為 AI、軟體比重高,以及消費、硬體比重高兩類,恰巧隸屬於前者的 Google、Microsoft、Meta 全數財報反應上漲! 而隸屬於後者的 Qualcomm、Amazon、Apple 全數財報反應下跌。
顯見市場最為關注的關稅衝擊,直接影響最大的硬體、貨品、終端消費,在財報與法說會直面最大的檢視壓力,而 AI 與軟體本身在關稅政策之前,就維持較高的高成長率,也對於關稅直接衝擊較小,加上排除在對等關稅外,仍有豁免期,因此伺服器拉貨與資本支出仍然強勁。

消費與關稅首當其衝,投行不願給好臉色
Apple 方面 (盤後下跌 3%),中華區的銷售持續受小米、華為等競爭影響,另外針對關稅,直接給出了 Q3 關稅成本約 9 億的預期 (4~6 月),且下一季營收成長約 0~8%,也暫時沒有漲價計畫。
→光是 4-6 月適用 10% 稅率的暫緩豁免,加上 3 月已先加速用空運轉運 (洗產地) 將庫存拉至美國,仍有 9 億的成本影響,若展望到後續特定貨品關稅的起始點落在 20~25%,將有更大的衝擊,因此公司明確表示出貨至美國的產品,後續將從非中國產區組裝生產 (印度);另外另一個潛在風險是服務收入 (app) 的監管與政府制裁壓力,以及 Siri 發展持續落後。
Amazon 方面,產品多元且多屬生活用品,粗估 8 成來自中國製造,洗產地 / 產能轉移並不容易,且展望尚未調整,因此關稅實施後財測展望亦有下調必要。
不只是美股,台股也一樣分歧,這並非好現象

台股 5/2 連動美股,非 AI 伺服器、消費電子比重高的權值電子股,逆勢下跌,權值股單日漲跌幅標準差大,這在邏輯上並非好跡象,因為很難對於基本面的敘事差異如此之大,或者單純用類股來一刀切,因此研判市場還未正式反應基本面,仍是高度受情緒面與程式單的波動。另外這也對於類股良性輪動不利。
因為理想狀況的多頭結構,漲多個股小幅修正或量縮整理,而換由其他類股拉抬上漲,維持穩定的實買盤,而非當日極端差異大,這容易產生短線套牢,上漲過程中容易籌碼混亂,下週要特別電子股的籌碼凌亂與相關風險。
每年 11 月,是地價稅開徵的時期。對許多人而言,這封稅單就像「被動支出」——土地沒賣、也沒出租,卻仍得每年繳錢。其實地價稅是地方政府依「公告地價」課徵的持有稅,只要名下有土地,不論上面是否有房子、是否出租,都有繳納義務。但少有人知道,這項稅制也蘊藏節稅空間。若能在規定期限內完成「自用住宅用地」申請,稅額立刻減為五分之一。很多人不是不想省,而是不知道「怎麼省」。
記憶體類股狂飆,海力士迎來估值模型結構性轉變,由 P/B 轉為 P/E
近來藝人夫妻因婚後財產分配爭議登上新聞版面,引發社會熱議。許多人驚覺,婚姻不只是情感契約,更是一場財務合作。當兩個人決定共度人生,不只是共享生活,而是要整合彼此的財務系統,包含收入、支出、債務、風險與資產,都將從「我的」變成「我們的」。愛情是浪漫的開始,婚姻則是現實的長跑。最穩定的婚姻,從來不是沒有爭吵的,而是能在「愛與錢」之間找到平衡、有制度、有共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