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階被動元件,資金好去處?

14/05/2025

歷經 4 月份川普關稅之亂,引發股債雙殺後,5 月份台股市場再度面臨貿易談判過程間接影響的匯市大亂;如今相關風波暫緩,行情再度進入量縮整理、強勢類股快速輪漲階段,具備低位階及基本面撐腰優勢個股,依舊值得持續留意。

今日部分被動元件廠轉強,從突破崩盤以來反彈新高的 2492 華新科看起,主力產品為 MLCC(約佔 4 成)、晶片電阻及射頻元件 (各約佔 2 成),2023/2024 年營收表現平穩,繳出個位數年增減率,今年 Q1 營收年增 7%,3 月營收創半年來新高,有因應關稅戰而提前拉貨狀況。

華新科於中國營收比重約佔 5 成,總共約 9 成營收皆落在亞洲區域,因而受美元貶值影響有限,同時也有使用遠期外匯避險,而去年公司評估若美元產生 1% 匯差波動,對於稅前淨利影響約台幣 18 萬 9 千元,以近期一度達約 10% 波動幅度來看,189 萬之匯損,對比全年營業淨利 21.82 億元,尚不到 0.09% 之影響,屬實不用擔憂匯率波動對於損益表造成影響。

對於今年展望,在與供貨輝達之電源供應器廠配合下,AI 伺服器出貨量持續擴大,對於足夠承受高溫、高壓之電容產品,以及可有效穩定電壓、及擴大元件作業溫度範圍之電阻,需求將同步提升;5G 網通市場則有新興市場基建浪潮的推升動能;物聯網所需之超寬頻技術 (低耗電 + 高速傳輸 + 無線連網) 也為 AI 應用落地後不可或缺的一環,對於華新科三項主力產品都有切入空間,因而今年在受到關稅戰影響下,依然預期有高個股數之獲利年增幅度。

再以被動元件大廠國巨為例,高階科技需求對於高階被動元件之拉貨需求能見度也不差,雖因應尚未定案的美國關稅政策,可能導致經濟出現消費降息疑慮,但中長期發展趨勢不變之 AI、工業自動化,對於必要之被動元件產品 (坦質電容、電阻等),中長期依舊將提供穩定之需求,即便今年獲利成長有較大變數,以投資價值而言,經過持續併購以擴大產業領導地位、獲利維持穩健、股價處在 10 倍本益比附近,預期仍具備逢低承接條件,以及吸引法人資金進場之特性。 


最 新 文 章

Be the first to read what's new!

目前晶片關稅 100%,承諾或正在美國投資建廠的廠商,得到豁免,川普直接點名蘋果、台積電… 因此這些市值龐大的巨頭,得到豁免,利空出盡的情緒反應絕對無庸置疑,也已經在股價上出現反映,本文想要探討的是後續相關的疑慮還有嗎? 如果有癥結點或注意的點是哪些?

「只要借 2%,就能賺 5%、6%,這是穩賺不賠的投資!」這句話,過去一年在財富管理圈幾乎成了流行語。也因此讓許多投資人信心滿滿地把資金投入債券 ETF,尤其是與美國公債連結的商品。但到了今年,不少人才驚覺現實與預期落差巨大,帳面不僅未見獲利,反而陷入虧損。更令人憂心的是,這些操作往往搭配融資借款、甚至質押放大槓桿,壓力成倍上升。如今這場由過度樂觀的預期、對利率循環的誤解、以及市場錯判時機交織而成的風暴,正逐步吞噬原本看似穩健的投資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