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關稅利空出盡無庸置疑,展望後續變數有哪些?
目前晶片關稅 100%,承諾或正在美國投資建廠的廠商,得到豁免,川普直接點名蘋果、台積電… 因此這些市值龐大的巨頭,得到豁免,利空出盡的情緒反應絕對無庸置疑,也已經在股價上出現反映,本文想要探討的是後續相關的疑慮還有嗎? 如果有癥結點或注意的點是哪些?
央行說謊與否屬於政治對立攻擊,投資上更應該關注的是短中期相對表現!
美元兌新台幣自 4 月公布對等關稅後,開啟走跌的趨勢 (新台幣升值),並在 4/29~5/5 四個交易日之內一度暴跌 9%,跌破 30 整數關卡。如此大幅匯率波動屬於異常,並非常態性的外資買台股資金匯入,需要特別留意。
新台幣本波升值,遠超其他貨幣。原因為何?
本中心認為並非單獨的反應川普政策,所以認同 (相信) 央行與府方說法,新台幣匯率並非初步談判協商的條件,但會是二三輪談判的前置 (潛在) 條件之一。這個觀點可以從近半年的主要貨幣對其相對走勢,新台幣並未貶值特別多,但近一週升值幅度遠遠超過其他貨幣,相互呼應。
新台幣本波補升格局屬於「長線架構」,預計終結 2022Q1 以來的強勢美元格局
因此時間軸必須拉長來看,才能更清楚知道本波新台幣升值的目標,以週 K 結構觀察自 2022Q1 以來的表現,10 年線會是連動到美元指數 (DXY) 的關鍵位置。
首先 2022Q1 是總經的關鍵轉折點,當時先後發生了 1. 烏俄戰爭、2. 疫情消費潮告終,全球庫存去化 3.FED 開啟升息,加上匯率深受政策的影響,拜登是強勢美元的支持者,因此 2022Q1 以來呈現的是美元指數週 K 多頭結構的型態。而川普是極端希望美元弱勢的總統,主要是為了迎合其希望快點降息、製造業回流美國的美夢 (關稅政策的短中長期兩大核心目標,4/6 報告即已確立的分析觀點)
→因此美元指數從開啟降息潮、川普當選與上任,相關政策皆導向的是終結強勢美元,目前認為處在多空分水嶺,也就是 10 年線位置,預期在後續川普政策未回心轉意前,政策影響持續發酵,中長期預期將有跌破 10 年線緩步走弱 (他國貨幣升值) 的趨勢方向。
對應到新台幣也改以週 K 結構來解讀,趨勢方向就會清晰許多
→本波補升,使新台幣恢復匯率連動的目標有兩個: 10 年線與 22Q1 以來的回測支撐,推測分別落在 30.69 與 29.90。因此短期升值過快,央行出手柔性勸導與監督熱錢,同時目標之一的 10 年線已經達到,因此認為短中期之內有回貶至 30.6~30.7 的空間 (壓力區)
→而中長期趨勢來看,川普任內或政策改變前,美元指數走弱導致的新台幣中長期緩步升值看法成形,走緩升較有利金融市場穩定,因此台灣央行與政府當局在協商談判正進行中的情況下,也會避免匯率操縱的指控,不會大力阻升,同步讓外銷廠商有緩衝時間與空間,進行匯率變化的營運對策。
目前晶片關稅 100%,承諾或正在美國投資建廠的廠商,得到豁免,川普直接點名蘋果、台積電… 因此這些市值龐大的巨頭,得到豁免,利空出盡的情緒反應絕對無庸置疑,也已經在股價上出現反映,本文想要探討的是後續相關的疑慮還有嗎? 如果有癥結點或注意的點是哪些?
「只要借 2%,就能賺 5%、6%,這是穩賺不賠的投資!」這句話,過去一年在財富管理圈幾乎成了流行語。也因此讓許多投資人信心滿滿地把資金投入債券 ETF,尤其是與美國公債連結的商品。但到了今年,不少人才驚覺現實與預期落差巨大,帳面不僅未見獲利,反而陷入虧損。更令人憂心的是,這些操作往往搭配融資借款、甚至質押放大槓桿,壓力成倍上升。如今這場由過度樂觀的預期、對利率循環的誤解、以及市場錯判時機交織而成的風暴,正逐步吞噬原本看似穩健的投資布局。
◆達成協議,因此適用相同的稅率: 15%,從 4/2 20%→7 月初施壓的 25%→15%,當日歐股開高走低翻黑,大致為持平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