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調整決策制定框架,大膽預言「軟數據」將導入!

23/05/2025

5/15 鮑爾公開談話,睽違 5 年的 FED 決策框架今年 8 月將改變
以下為談話摘要與說明:

※FED 要調整貨幣政策制定架構,預計 8 或 9 月公布原因是相較 5 年前疫情時期有 2 個巨大轉變 1. 調整通膨的目標;2. 顯著地看到中性利率提高,反映出更為頻繁的供給面衝擊與高度不確定性

鮑爾的談話表明過往至今的變革: 自從 2008/09 降至 0 利率附近,2012 定調 2% 通膨目標,這使得央行很難動用貨幣政策在需要時刺激經濟 (編按: 隱含討論利率下限的困境,升息相對地更容易地去控制經濟成長與通膨)。

因此在疫情時期 (前次框架調整),就是將通膨目標 2% 調整成平均通膨 2%,等同允許政策利率低於中性利率,並允許短時間內超過通脹目標 (變相的解決下限困境)。而在過去幾年間,失業率沒有顯著降低,但通膨也由高檔緩步下滑,反映了通膨預期的自證預言,影響比想像中大。

推論與預測:FED 後續框架調整,預期圍繞在兩大方向:
1. 衝擊太快,可能需要引進其他數據協助參考,舉例而言: 軟數據的引進,因為鮑爾提到了自證預言的重要性,同時訪談調查類的通膨預期數據,可作為較領先 / 及時的指標 (包含密西根大學通膨調查數據等預期可能導入)

2. 通膨趨緩不需失業率大幅上升,也表示隱含未來通膨上升,失業率可能也不保證穩定不上升,此表明了 3 月 FOMC 起重啟雙重風險的疑慮,很可能不是短期,而是 3~5 年的中長期影響。

結論:此次發言不影響短期降息預期,但更為重要的中長期趨勢變革成形

首先看 US2Y30Y 利差走勢圖 (更新至 2025/5/16 14:00)

本週通膨數據公布低於預期,因此短債殖利率下滑,反映降息可能性增加,然而長短債利差卻明顯回升至 94bp↑,雖尚距 100bp 的多空分水嶺有一段距離,高估值股估值修正風險仍未擴大,但已突破了 92.6bp(中美聯合聲明公布前的點位)

此次談話雖未直接言明接續利率決策的動向,市場或許忽視覺得不重要。但這對於中長期貨幣政策趨勢,將視為一次非常指標性的談話,對於政策不確定性與頻繁的衝擊,FED 表明了長期抗戰,因此一舉調整決策架構。筆者認為雙重風險對於實體經濟、金融市場的潛在衝擊,並沒有因為暫緩關稅而消除,即使暫緩拖延,只要不回到接近 5% 以下的關稅,遞延負面效應仍只是早晚問題。


最 新 文 章

Be the first to read what's new!

我的爸爸是某銀行經濟研究室部門的一員,回想小時候的家庭狀況,住的應該算是豪宅,在現今的信義區是有院子獨棟洋房。爸爸的薪水比一般人高很多,但還是很熱愛到股市賺錢,甚至在他去世的那天早上,他還去了證券公司。這也是我一開始對股市有所抵觸的原因之一,因為我父親在股市上非常積極,使用槓桿並虧損了大筆資金。但這也是我一開始很排斥股市的原因,因為爸爸玩得很積極,開了槓桿,把很多錢都賠在股市了,所以出社會後一直到了自己的妹妹在股市上賺了不少,才想說研究看看股市35歲才在開證券戶,35歲以前完全就是工作賺錢還房貸,以及有間辦公室出租,但當房東的經驗也很不好,租客因資金周轉跟地下錢莊借錢,不但欠了兩個月的租金,地下錢莊討債把整個辦公室都砸了,當房東的經驗太差了,因此那間也先處置掉了,後來的做法就是公司股票...

最近台股屢屢改寫歷史新高,新聞標題天天輪番上演「台積電再創天價」、「加權指數刷新紀錄」。但許多投資人看著手中持股卻忍不住納悶:「指數漲成這樣,我的高股息 ETF 怎麼一點反應都沒有?」這並不是錯覺。當前市場正上演典型的「拉積盤」現象,也就是由少數權值巨頭撐起整個指數,而非全面性上攻。換句話說,大盤創高,不代表所有族群都在漲;對多數投資人而言,這場榮景可能只是「看得到、吃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