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警報:「利差飆破100bp」,情緒面反應完畢中期風險仍在

02/06/2025

美國公債利差暴漲,高估值股修正警報再次響起

穆迪降評,2 年期 30 年期美國公債利差跳漲,靠攏 100bp(多空分水嶺),但利空情勢都還可控。但 5/21 亞洲時段早晨,跳漲至 100bp 之上的關鍵事件有 4 個

其一是 FED 官員仍看淡全年降息

其二是川普揚言不談判就直接去函新稅率,因此主要貿易國貨幣再度走升

其三最為重要的是政府赤字再度擴大 (大又美法案通過)

其四,20 年期公債拍賣不佳。

金融機構動用債券衛士、債券空頭乘勝追擊

上述 4 個利空事件,1. 造成的是短債下不去 (影響不大),2、3、4 造成的是長債飆升,頻繁變化的政策問題,無論是關稅、遞延通膨,尤其是通過法案,擴大赤字,更是讓債券市場多殺多。原先創新高的公債空頭部位,加劇攻擊態勢,20、30 年期破 5%,隨後華爾街投行開始將金融市場定價錨點的 10 年期公債殖利率喊上目標價 5%(目前 4.5~4.6%),挑戰 2023/10 月的新高,等同於喊出很誇張的價位,企圖製造極端事件,來收割空方部位獲利。也同步表明了債券持有大部位的美國金融機構,出動債券衛士 (bond vigilantes),表達對川普政府的抗議與不信任票

從實質進階數據檢視,目前尚未觸及臨界點,債市短期反應情緒面為主

本輪利差暴漲,主要由長債殖利率上漲快速而驅動,因此對照先前報告所述,在邏輯上先檢視長期通膨預期,下圖為 10-year breakeven inflation,仍在區間高檔,但維持穩定未突破臨界點,更尤其 5/22 才剛拍賣完 10 年期 tips(抗通膨債券),因此此利差數據是更可信與具代表意義的。

得出一個結論「債市短期有利空且大致消化,而中期風險絲毫未減」

舉穆迪降評而言,市場上仍有一些聲浪當成這波公債殖利率上漲的主因,但忽略了其實週一晚間到週二白天利差有回檔,利空情緒是有消化的。是後續新的事件,尤其大又美法案,才導致利差又飆升

預期短期利差維持 100bp 之上但不再創高,畢竟法案通過與赤字增加,是實打實衝擊債券基本面


最 新 文 章

Be the first to read what's new!

目前晶片關稅 100%,承諾或正在美國投資建廠的廠商,得到豁免,川普直接點名蘋果、台積電… 因此這些市值龐大的巨頭,得到豁免,利空出盡的情緒反應絕對無庸置疑,也已經在股價上出現反映,本文想要探討的是後續相關的疑慮還有嗎? 如果有癥結點或注意的點是哪些?

「只要借 2%,就能賺 5%、6%,這是穩賺不賠的投資!」這句話,過去一年在財富管理圈幾乎成了流行語。也因此讓許多投資人信心滿滿地把資金投入債券 ETF,尤其是與美國公債連結的商品。但到了今年,不少人才驚覺現實與預期落差巨大,帳面不僅未見獲利,反而陷入虧損。更令人憂心的是,這些操作往往搭配融資借款、甚至質押放大槓桿,壓力成倍上升。如今這場由過度樂觀的預期、對利率循環的誤解、以及市場錯判時機交織而成的風暴,正逐步吞噬原本看似穩健的投資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