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製造業指數優於預期,但投資市場仍多空膠著方向難定

02/06/2025

對於總經數據、新聞事件、相關政策變化,市場仍多空分歧

道瓊指數四個交易日震盪下跌回測季線,反映整個美股呈現高檔震盪、追價資金猶豫的氣氛。以筆者的角度來看控盤合情合理,就新聞事件的發展,關稅進度歇息,持續等待細節公布,因此季線站穩後,仍可保持向上的趨勢,符合一路以來的觀點。

對於未來展望的看法分歧,市場呈現多空對峙。首先,關注 FED 委員談話偏向鷹派延後降息,壓抑資金行情氛圍,但筆者也看見了 PMI 數據公布,無論是製造業與服務業都捎來優於預期的好消息,對景氣注入強心針。甚至是川普稅改,單一事件都有著多空不同的解讀,稅收減少的赤字擴大對美債是直接性的衝擊,導致 20 年期美債標售狀況不佳,但另一層面,有利民眾舒緩消費放緩的壓力。

國際貿易關稅戰之外,川普反左傾的國內政策陸續出籠

川普使中美貿易戰放緩,但隨之而來的是日本進入第三輪談判,相關條件打死不退,而日本的指標作用明顯,讓韓國、台灣鄰近國家效仿跟隨,可能開始調整,不會再像先前那麼予取予求。

川普執政上也開始擺脫了 3、4 月以關稅為主體的政策路線,5 月起中東行,不僅鬆綁了 AI 伺服器出口禁令,也與黃仁勳同台共同宣布豪取沙烏地阿拉伯 1.8 萬片 AI 晶片訂單。至於回到國內後,迅速出台了減稅政策與哈佛國際生招收禁令,這一系列都圍繞在「反左傾」。也就是呼應當初美國基層民眾投票予支持的根本原因,希望從過往的自由主義收斂一些,回歸到基本教義派的保守思維,這樣的轉變,影響最大的是經濟溫飽之外的事物,是社會更容易撕裂,導致生活氛圍對立緊張的傾向。

台股行情期盼關稅談判「確定」,無論初步協商結果為何,投資都該正向看待

台股 5 個交易日走得相當得平,受美股行情膠著的影響,但所幸以盤代跌,消化國際股市觀望的情緒。黃仁勳來台,原先預期帶動電子股走勢,本週來看目的並沒有達成,Keynote 內容沒有新東西難帶動行情,加上籌碼面上,融資水位低迷未回溫,這使得行情與利多反應並不熱絡。

目前看起來,台股真正能點火行情的關鍵利多是關稅協定,但預期稅率仍有著 10% 底線與台幣升值的負面影響,造成市場主流聲浪仍偏悲觀解讀,不過這些不利因素都與美國有關,筆者認為這些在未來都能逐一解決,也就是說現階段行情的降溫主要仍是反應「不確定性」,只要後續稅率與貿易協定確定,股市就會慢慢甦醒。談成好的結果,呈現整理橫穩步向上,縱使是談出不如預期的結果,好公司跟隨盤勢短期修正,也會帶來投資機會,都應該正向看待。

投資前緣新觀點

儘管批評美國倒退走回頭路的批評聲浪不斷,但為了回到對等的關係,川普政府打定主意要調整過往的政策方向,其他國家必須要去適應,部分產業受害或因此得利,究竟整體對經濟是否有利需要持續觀察。尤其是察覺到的是鮑爾的態度轉變較為弔詭,相較先前偏鴿的立場,開始增加示警經濟數據動盪的可能性。

筆者在投資操作上,對於先前幾週提到持續布局的想法,仍維持相似的基調,但目前建議需要留意短期的高點,在可能遭遇修正的情況下,可以等待回測較佳的位置再進場。


最 新 文 章

Be the first to read what's new!

目前晶片關稅 100%,承諾或正在美國投資建廠的廠商,得到豁免,川普直接點名蘋果、台積電… 因此這些市值龐大的巨頭,得到豁免,利空出盡的情緒反應絕對無庸置疑,也已經在股價上出現反映,本文想要探討的是後續相關的疑慮還有嗎? 如果有癥結點或注意的點是哪些?

「只要借 2%,就能賺 5%、6%,這是穩賺不賠的投資!」這句話,過去一年在財富管理圈幾乎成了流行語。也因此讓許多投資人信心滿滿地把資金投入債券 ETF,尤其是與美國公債連結的商品。但到了今年,不少人才驚覺現實與預期落差巨大,帳面不僅未見獲利,反而陷入虧損。更令人憂心的是,這些操作往往搭配融資借款、甚至質押放大槓桿,壓力成倍上升。如今這場由過度樂觀的預期、對利率循環的誤解、以及市場錯判時機交織而成的風暴,正逐步吞噬原本看似穩健的投資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