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政策落地才能使市場回歸基本面,帶動資金布局好標的

17/06/2025

以色列與伊朗緊張升溫,地緣風險壓抑短線情緒
道瓊指數四個交易日緩升至 43000,科技股更是先創波段新高,整體科技股領軍多頭的氣氛仍然沒有改變,目前偏向過熱的情況,預期需要修正一下,儲備資金動能再向上,尤其 6/13 中東地緣紛爭的突發訊息,剛好作為適度壓抑盤勢的事件。

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軍事衝突,以方明確表態核武發展是底線,談判六輪仍為進展,因此不排除對伊朗核設施發動攻擊,而伊朗也表態了會有報復行動,造成金融市場動盪,筆者認為戰事是否擴大,成為了短期內影響全球資本市場風險情緒的重要因素。

目前未見到明確軍事升級,類似於烏俄、以巴衝突,更尤其以伊無陸地接壤,筆者預期應會朝著膠著拖延與不時談判來發展,對整體盤勢形成壓抑,首當其衝是油價一度上揚暴漲,但留下上影線稍有回落。從相關資產價格的反應顯示,筆者認為金融市場仍處於「可控風險」的基本判斷中,而美股在戰事傳出的情況下,修正幅度不算明顯,因此研判市場短期對衝突未過度反應,但情緒已悄悄趨於保守觀望。

關稅決定日逼近,股市靜待不確定性消除
觀望的氣氛也與時間點有關,畢竟貿易政策才是影響全球經濟最重要的主軸,川普所設下的「90 天關稅期限」已逐步逼近,市場正靜待政策是否落地。目前除英國外,其餘主要貿易夥伴並未與美方達成具體協議,若川普真依其公開立場,對未談妥國家直接實施高關稅,市場恐將再度面臨壓力測試。

近期市場傳出美國可能對中國課徵 50% 的懲罰性關稅,中國則維持 10% 反制。看似不對等的條件,主要反映了中國已經適應高漲的關稅,並且積極調整為內需導向的經濟政策,因此是符合市場預期的談判結果,相關供應鏈影響應有限,多數企業已備妥因應策略。中國手握稀土資源,美方對稀土的高度依賴,而交換的條件是台灣問題的論述,中國在意的不是貿易上的問題,因此談判的很快。

反倒是其他國家,在談判中為了稅率與特定貨品豁免,目前仍然有分歧。雖近期有透漏讓步跡象,例如日本在汽車關稅議題上態度軟化;德國總理與川普會晤後亦釋出正面訊號;而印度則將鋼鋁關稅爭端提交至 WTO,但在美國實際主導下,WTO 的制衡效果有限。可見川普關稅策略雖具爭議性,但最終實施機率高,只差在稅率與細項而已,因此筆者認為趨勢如此,若未預作準備,將對中小企業帶來嚴重衝擊,若持續斤斤計較,政策談判繼續拖延,將使市場持續承受評價壓力,無法回歸基本面。

投資前緣新觀點
台股近期出現提前修正跡象,指數跌破五日線,市場關注是否將回測季線支撐。整體氛圍仍受外部不確定性干擾,然而相較於美股,台股與美股短線修正幅度皆有限,顯示投資人對關稅議題的敏感度已略為降低,資金進出趨向理性。提前降溫不見得是壞事,反而奠定日後行情穩健上揚的基礎。

筆者認為隨期限逼近,最重要的事,就是回歸個別公司並進行估值更新。仔細探究企業基本面,其面對關稅的應對、區域製造布局、產品技術等關鍵指標,以分析未來營收與獲利能力,建立公司的合理價值,若個股評價合理甚至低估,可考慮分批進場;反之,股價高估者宜審慎獲利了結。總結而言,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愈早消除,市場就能盡速聚焦基本面與價值投資邏輯,當關稅結果明朗後,操作上則可依據基本面估值,評估進場標的與時點,建立投資布局部位。


最 新 文 章

Be the first to read what's new!

我的爸爸是某銀行經濟研究室部門的一員,回想小時候的家庭狀況,住的應該算是豪宅,在現今的信義區是有院子獨棟洋房。爸爸的薪水比一般人高很多,但還是很熱愛到股市賺錢,甚至在他去世的那天早上,他還去了證券公司。這也是我一開始對股市有所抵觸的原因之一,因為我父親在股市上非常積極,使用槓桿並虧損了大筆資金。但這也是我一開始很排斥股市的原因,因為爸爸玩得很積極,開了槓桿,把很多錢都賠在股市了,所以出社會後一直到了自己的妹妹在股市上賺了不少,才想說研究看看股市35歲才在開證券戶,35歲以前完全就是工作賺錢還房貸,以及有間辦公室出租,但當房東的經驗也很不好,租客因資金周轉跟地下錢莊借錢,不但欠了兩個月的租金,地下錢莊討債把整個辦公室都砸了,當房東的經驗太差了,因此那間也先處置掉了,後來的做法就是公司股票...

最近台股屢屢改寫歷史新高,新聞標題天天輪番上演「台積電再創天價」、「加權指數刷新紀錄」。但許多投資人看著手中持股卻忍不住納悶:「指數漲成這樣,我的高股息 ETF 怎麼一點反應都沒有?」這並不是錯覺。當前市場正上演典型的「拉積盤」現象,也就是由少數權值巨頭撐起整個指數,而非全面性上攻。換句話說,大盤創高,不代表所有族群都在漲;對多數投資人而言,這場榮景可能只是「看得到、吃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