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股票基本面

05/01/2023

檢測股票基本面

一檔股票會不會漲,除了市場的投資人對該家公司的期待之外,更重要的是公司的未來成長性,這時候,我們就要回歸基本面,從公司財務與獲利去發掘端倪,今天先帶大家來看如何去衡量公司的獲利能力。


從營收成長率扒出公司到底會不會賺錢?

先從年營收成長率( YOY )

年營收成長率 = (今年營業收入 / 去年營業收入) - 1

以台積電(2330)為例:

2021年營收為1兆5874億、2020年營收為 1兆3392億

2021年營收成長=(1兆5874億/1兆3392億)-1=18.53%

由於不同產業會有淡旺季的區分,所以還需與去年同期時間比對獲利情況。

台積電屬於晶圓代工產業,傳統淡季在Q1,旺季則在Q3、Q4,這點可以從公司歷年的營收依循找出淡旺季規律,接著觀察與去年的同期相比是否有成長,瞭解這家公司是否獲利有在進步。


季營收成長率 = (本季營業收入 / 上季營業收入) - 1


從毛利率看出公司產品成本控制能力

毛利=銷貨收入-銷貨成本(產品本身成本)

毛利率=毛利/銷貨收入,毛利率越高代表公司越有競爭力

以台積電(2330)為例:

2022Q3營業毛利為9592億,營業收入為16384億元

毛利率=9592億/16384億=58.54%

毛利率會根據產業特性而有高低之分,以電子業來說,上游具備專利技術,毛利率較高,而下游的製造及封測廠,因為營業成本高,售價低的關係,毛利率較低,但更重要的還是在公司的議價能力,能不能正常的管控公司運作的成本才是關鍵。



從營業利益率看出公司本業能賺到多少錢

與毛利相比,營業利益除了扣除產品本身的成本還得扣除營業費用(如薪資、行銷費用),是看出公司本業整體獲利品質的重要指標。

營業利益率= (毛利-營業費用) / 銷貨收入

以台積電(2330)為例

營業利益=營業毛利9592億-(推銷費69.29億+管理費365.7億+研究費1187億)+其他收益損失合計(-7.6億)=7962億

營業利益率=7962億/16384億=48.6%


2018年時,下圖的毛利率為正成長,但營業利益為負成長,代表當年度公司在費用管理的部分可能有問題,或臨時有大幅的支出變動。



從稅後淨利率看出公司最終的獲利能力

一家公司除了自家公司產品或服務的收入外,可能也會有其他子公司收入、轉投資收入、國外公司營收轉換新台幣產生的匯兌收入等等,我們稱為業外收入,而稅後淨利率就是把公司的本業及副業都列入考量中,看出公司的最終獲利。

稅後淨利率= 稅後純益 / 營業收入

以台積電(2330)為例:

=2022年Q3稅後淨利7206億/2022年Q3營收16384億元=43.98%



從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看投資公司能得到的的報酬

ROE 越高,代表公司越能替股東賺錢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稅後淨利 / (期初股東權益+期末股東權益)/2

以台積電(2330)為例:

=2021年稅後淨利5965億/(2021年股東權益21707億+2020年股東權益18506億)/2=29.66%


除了觀察ROE逐年是否成長外,還得搭配觀察是否高於同產業的平均值


從總資產報酬率(ROA)衡量公司資產是否發揮最大效益

總資產報酬率(ROA)=稅後淨利/(期初資產+期末資產)/2

以台積電(2330)為例:

=2021年稅後淨利5965億/(2021年資產37255億+2020年資產27607億)/2=18.39%


一家公司的資產可以幫他賺到多少錢的衡量指標,一般公司都會舉債取得更多的資金來營運公司,但是舉債後能不能發揮效益就很重要,這個指標可以當參考用就好,比較適用於負債佔比本身較高的產業,像銀行(因為儲戶的存款對於銀行來說是負債項,因此負債佔比高),就可以將指標納入衡量其公司的獲利能力。


跟ROE相同,也是得搭配同產業的平均值納入去做比較公司競爭力


當我們發現持有標的股價一直下跌時,多數人都會開始出現懷疑心態,開始不確定到底要停損還是續抱時,就可以把公司的基本面拿出來衡量,如果判定出公司基本面沒有惡化的狀況,那答案很明顯,請繼續抱著;但是當營收、獲利能力持續下滑,就該開始衡量停損的時機,勇敢扔掉不會賺錢的公司。


最 新 文 章

Be the first to read what's new!

我的爸爸是某銀行經濟研究室部門的一員,回想小時候的家庭狀況,住的應該算是豪宅,在現今的信義區是有院子獨棟洋房。爸爸的薪水比一般人高很多,但還是很熱愛到股市賺錢,甚至在他去世的那天早上,他還去了證券公司。這也是我一開始對股市有所抵觸的原因之一,因為我父親在股市上非常積極,使用槓桿並虧損了大筆資金。但這也是我一開始很排斥股市的原因,因為爸爸玩得很積極,開了槓桿,把很多錢都賠在股市了,所以出社會後一直到了自己的妹妹在股市上賺了不少,才想說研究看看股市35歲才在開證券戶,35歲以前完全就是工作賺錢還房貸,以及有間辦公室出租,但當房東的經驗也很不好,租客因資金周轉跟地下錢莊借錢,不但欠了兩個月的租金,地下錢莊討債把整個辦公室都砸了,當房東的經驗太差了,因此那間也先處置掉了,後來的做法就是公司股票...

最近台股屢屢改寫歷史新高,新聞標題天天輪番上演「台積電再創天價」、「加權指數刷新紀錄」。但許多投資人看著手中持股卻忍不住納悶:「指數漲成這樣,我的高股息 ETF 怎麼一點反應都沒有?」這並不是錯覺。當前市場正上演典型的「拉積盤」現象,也就是由少數權值巨頭撐起整個指數,而非全面性上攻。換句話說,大盤創高,不代表所有族群都在漲;對多數投資人而言,這場榮景可能只是「看得到、吃不到」。


歡 迎 分 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