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創新高,你卻沒參與其中?下一次行情,你還要錯過嗎?
今天(9/10)台股再度刷新歷史新高,站上 2 萬 5,市場一片熱絡,指數屢屢站上前所未有新高,但許多投資人卻心中疑惑,為什麼大盤漲了,我的帳戶卻沒有跟著增加?
美國10年期公債,在歷經3月底的反彈,一進入4月第一個交易日準時重挫,已經跌破2024年的低點(如下圖所示)。而Q1的股市強於債市,使得投資人並沒有太過畏懼債市的下跌,因此首先要分析的是債市漲跌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時序性。
退休基金對金融證券市場是很重要的資金來源,其最大的貢獻就是穩定買進、追蹤指數,不會特意追價或集中資金,因此平時對波動影響不大,但每逢季底較容易出現明顯的部位調整。其概念為巨額資金的資產管理,顧及保守風險,仍沿用股6債4或類似的7:3配置。因此當一季度中,債券與股市的漲跌幅大幅分歧,就必須再平衡調整配置比例。
而如下圖所示,再平衡有部分是每月調整,然而季底(3、6、9、12)會有月、季度調整重合,往往金額最大,再加上Q1股市的報酬率遠高過債市(以S&P500 - 12個月公債作為指標比較),指標落差為8.8% - (-2%)=10.2%! 因此債市Q1季底有調整買盤,對上股市為調節賣壓成為資金流向關鍵,同步的金融、小型股等落後科技股大幅漲勢的標的,也會部分受惠季底再平衡,接獲部分買盤。
→當前股強債弱,科技半導體撐盤領漲的態勢並未完全改變。尤其股債Q1其實並不連動,主要是因為市場樂觀的降息預期,認為將結束利率高檔,然而要提防的是,利率持續高檔更久,股債同向的壓力重新回溫,若此時在季初發生全面齊跌,可能影響法人的趨勢資金風向。
→尤其注意技術指標中,S&P 500不能出現5、20日線死亡交叉,否則10月底以來的波段多方慣性就會被打破。
今天(9/10)台股再度刷新歷史新高,站上 2 萬 5,市場一片熱絡,指數屢屢站上前所未有新高,但許多投資人卻心中疑惑,為什麼大盤漲了,我的帳戶卻沒有跟著增加?
就業數據前瞻訊號持續疲弱,非農報告應不出意外
就業數據持續低於預期,職位空缺數 718.1 萬創下 10 個月新低,且以職位空缺率計算,已經下滑至 4.501%,也就是逼近最早提出此數據的 FOMC 委員 Waller(大機率下任主席) 口中的臨界值 4.5%。
台股這一波最吸睛的焦點,莫過於台積電穩穩站上千元大關。股價頻頻刷新歷史新高,不僅推升加權指數一路上攻,也帶動「千金股俱樂部」快速擴編,檔數直逼 25 檔。市場熱度之下,投資人一方面驚嘆台股能量,一方面卻也感受到高價股操作的門檻與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