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價稅11月開徵!申報前必看節稅指南
每年 11 月,是地價稅開徵的時期。對許多人而言,這封稅單就像「被動支出」——土地沒賣、也沒出租,卻仍得每年繳錢。其實地價稅是地方政府依「公告地價」課徵的持有稅,只要名下有土地,不論上面是否有房子、是否出租,都有繳納義務。但少有人知道,這項稅制也蘊藏節稅空間。若能在規定期限內完成「自用住宅用地」申請,稅額立刻減為五分之一。很多人不是不想省,而是不知道「怎麼省」。

近年來,「小確幸」成為了許多人追尋的生活目標,在萬物皆漲、唯獨薪水沒漲的大環境下,以小確幸為生活基準,追求平凡生活中的幸福與滿足。然而,最新數據卻顯示,台灣可能正悄悄轉變成為一個擁有大量富裕人口的國家。根據最新數據,目前台灣約有11萬人擁有淨資產達到1億台幣以上,而這個數字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將大幅增長。
中國信託銀行與波士頓顧問公司(BCG)攜手合作,發表了《2024超高資產客戶財富洞察報告》,該報告顯示,台灣人的財富正在快速增長,全國個人財富將達到新台幣243兆元。預計到2027年,大約有14萬人淨資產破億,累積財富將達46兆元。10億元以上的超高資產客群則約8,000人,累積財富約新臺幣22兆元。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全球資本的流動,台灣的財富分配格局正在發生變化。過去,人們對於「富有」的定義可能是大戶人家、企業家或政商名流,但現在,富裕階層的樣貌正在發生轉變。許多「隱形」富豪,例如科技業創業家、投資人或是房地產投資者,正悄悄地在台灣社會中崛起。這些人或許不那麼引人注目,但他們的財富卻日益堆積,成為社會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人財富快速成長主要得益於三大因素:利率上升推動股市上漲,東南亞國家經濟增長帶來的利益,以及高科技產業投資的增加。也就是近年來金融市場交易活躍,許多高資產族群客戶透過金融商品積累財富,顯示出他們對投資市場的熱情和信心。甚至在經濟成長和資本市場持續活躍的帶動下,高資產族群也漸漸將財富管理目標調整為更積極的態度,期待通過「有效投資」擴大財富,因此「財富增值」已成為首要目標,而「財富保值」則降至次要地位。
整體億元富豪的資產配置中,存款占比約26%,佔擁有資產的大宗。這意味著相當大比例的財富都存放在了銀行中,這也許反映了他們對於風險的控制和對於現金流的妥善管理。透過合理的現金流配置,他們能夠在財務調度上更加穩健。
其次,資產配置的第二名是股票,佔比約23%。對於富豪們來說,股票投資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財富增長途徑,他們通過投資股票來參與企業的成長,從而實現財富的增值。而房地產則是第三大的資產配置,佔比約18%。房地產作為一種相對穩健的投資標的,不僅能夠保值增值,還能夠帶來穩定的租金收入,因此成為了許多富豪們喜愛的投資項目。除了股票和房地產之外,債券和保險則分別位居第四和第五。這些資產配置的差異雖然存在,但整體來說,富豪們的資產配置顯得相對均衡,兼顧分散風險,同時實現資產的穩健增值。
總的來說,富豪族群的資產配置顯示出了他們對於財務管理的精明和謹慎。通過適當的現金流配置、股票投資、房地產投資等手段,他們能夠實現財富的增值和保值,為自己的財務未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參考,讓我們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了富豪族群的投資策略和財富管理方式。
每年 11 月,是地價稅開徵的時期。對許多人而言,這封稅單就像「被動支出」——土地沒賣、也沒出租,卻仍得每年繳錢。其實地價稅是地方政府依「公告地價」課徵的持有稅,只要名下有土地,不論上面是否有房子、是否出租,都有繳納義務。但少有人知道,這項稅制也蘊藏節稅空間。若能在規定期限內完成「自用住宅用地」申請,稅額立刻減為五分之一。很多人不是不想省,而是不知道「怎麼省」。
記憶體類股狂飆,海力士迎來估值模型結構性轉變,由 P/B 轉為 P/E
近來藝人夫妻因婚後財產分配爭議登上新聞版面,引發社會熱議。許多人驚覺,婚姻不只是情感契約,更是一場財務合作。當兩個人決定共度人生,不只是共享生活,而是要整合彼此的財務系統,包含收入、支出、債務、風險與資產,都將從「我的」變成「我們的」。愛情是浪漫的開始,婚姻則是現實的長跑。最穩定的婚姻,從來不是沒有爭吵的,而是能在「愛與錢」之間找到平衡、有制度、有共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