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價稅11月開徵!申報前必看節稅指南
每年 11 月,是地價稅開徵的時期。對許多人而言,這封稅單就像「被動支出」——土地沒賣、也沒出租,卻仍得每年繳錢。其實地價稅是地方政府依「公告地價」課徵的持有稅,只要名下有土地,不論上面是否有房子、是否出租,都有繳納義務。但少有人知道,這項稅制也蘊藏節稅空間。若能在規定期限內完成「自用住宅用地」申請,稅額立刻減為五分之一。很多人不是不想省,而是不知道「怎麼省」。

在近期財報公布高峰,大型科技股的利多/空,除了形成自身股價的跳空缺口外,也因類股連動與近期VIX位階偏高,形成整體股市大漲/大跌的交錯出現。
本次財報公布的大方向彙整成三點,皆在近3個月文章中提及:
◆因為股票估值已經大幅攀高,尤其AI相關的科技股,因此相比業績表現,未來成長展望更為重要
◆短線科技股財報仍能主宰盤勢,有關利率與總經數據的同步公佈影響,對中小型股與非電子科技股影響較大,財報季與FOMC後將逐步才會在中期發酵
◆短中期股價位階,跌深是最大財報利多,反之亦然,公布先後順序也會影響財報反應。

除去對營收獲利展望揭曉外,股價短中期位階的財報反應影響大,例如: META先公佈,財報利空大跌影響到尖牙股連累影響,但是META只有開源大型語言模型,沒有公有雲服務。同時有大型語言模型+公有雲的廠商,對於AI帶動營收較有實質貢獻與明確展望,唯二恰巧是Google、Microsoft,財報隔日除了繳出利多反應外,更是受到前一日先行拖累下跌,因此估值提前壓低所幫助。
因此,當前反彈再度推升估值之際,再度對下週的大型科技股股價位階形成壓力。下週的Amazon屬於只有公有雲,並沒有閉源的大型語言模型,再加上網路銷售端一定營收佔比,可能受到美國GDP公布影響,遭到法人質疑。而蘋果,在中國市佔遭華為與榮耀侵蝕,與美國經濟與消費下修,可能展望受質疑。整體傾向財報利空反應機會較大。

4/26 開盤反應Google、Microsoft的夜盤漲幅後,留意PCE與日幣的晚間變化,可能出現紅K上影線,將對下週前三個交易日形成反壓與回測,在藍框範圍內,形成區間大幅震盪,仍然有跳空長/蝶反轉的頻繁出現。當然對台股連帶影響是電子股與指數影響較大。而5/1美股盤中FOMC,鮑爾扮演鴿派與和緩的言語利多,維持住橫向區間震盪。
每年 11 月,是地價稅開徵的時期。對許多人而言,這封稅單就像「被動支出」——土地沒賣、也沒出租,卻仍得每年繳錢。其實地價稅是地方政府依「公告地價」課徵的持有稅,只要名下有土地,不論上面是否有房子、是否出租,都有繳納義務。但少有人知道,這項稅制也蘊藏節稅空間。若能在規定期限內完成「自用住宅用地」申請,稅額立刻減為五分之一。很多人不是不想省,而是不知道「怎麼省」。
記憶體類股狂飆,海力士迎來估值模型結構性轉變,由 P/B 轉為 P/E
近來藝人夫妻因婚後財產分配爭議登上新聞版面,引發社會熱議。許多人驚覺,婚姻不只是情感契約,更是一場財務合作。當兩個人決定共度人生,不只是共享生活,而是要整合彼此的財務系統,包含收入、支出、債務、風險與資產,都將從「我的」變成「我們的」。愛情是浪漫的開始,婚姻則是現實的長跑。最穩定的婚姻,從來不是沒有爭吵的,而是能在「愛與錢」之間找到平衡、有制度、有共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