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自認為中產階級的一份子?小心M型化下的陷阱!

07/05/2024

你知道嗎?中產階級可能要消失了!主計總處公布台灣家庭財富分配統計結果,我們回顧台灣財富分配的情況時,發現30年前的16.8倍差距,如今已經急遽擴大至66.9倍,這種驚人的貧富差距擴大趨勢,原本立足在中產階層,但之後是否依然能夠維持其原有的地位與生活水準?

平均每戶家庭財富906萬元

睽違30年主計總處公佈了家庭財富分配統計,此處財富的計算,包括非金融性資產(房地產、與家庭生活設備)與金融性資產(現金、存款、股票、共同基金、與其他金融性資產),並扣除金融性負債。主計總處首次運用「家庭收支訪問調查」樣本,結合資產和負債等相關大數據,讓這項統計再次見光明,讓大家了解富人與窮人之間的距離。在上次公佈時主計總處在1992年,公布了「1991年國富調查統計」,當年平均每戶家庭的財富為526萬元。

前20%富裕家庭的財富為1306萬元,是後20%最貧困家庭的16.8倍。但此次公布2021年的家庭財富分配來看,第1分位組(最低20%家庭)平均財富77萬元,而第5分位組(最高20%家庭)平均財富5133萬元,已經擴大到66.9倍。

而我國家庭財富吉尼係數為 0.606,略低於澳洲及英國之 0.611 及 0.620,另日本(0.678)、法國(0.676)及德國(0.727),均顯著高於我國,吉尼係數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貧富差距程度的指標之一,越大則代表貧富差距越大。

近5年每人平均淨值增加134萬,其中有價券及現金與活期存款在近3年成長較為明顯。

而家庭所得差距倍數的擴大可以追溯到家庭所得的成長幅度差異,這種現象反映了社會中不同階層家庭在經濟發展和收入增長方面所面臨的差異化挑戰,最高所得家庭的可支配所得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這可能受益於薪資增長、投資回報等因素的積極影響,。而最低所得家庭的成長幅度則受到限制,這可能是由於低薪資、有限的就業機會或是其他社會經濟因素所致。這種不均衡的所得成長狀況,進一步放大了家庭間的所得差距,導致了整個社會的貧富差距擴大。

要維持一定的生活水平,資產配置和投資獲利至關重要,在當今經濟環境下,僅依賴工作收入往往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生活成本和未來的財務需求。因此,適當的資產配置和有效的投資策略成為實現財務穩定的關鍵,可以實現財務穩健增值,確保個人在面對日常開支、退休計劃或其他長期財務目標時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建議大家應該定期評估自己的資產配置和投資策略,並根據個人的財務目標和風險偏好進行調整,以確保自己能夠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下實現財務安全和穩健增長!


最 新 文 章

Be the first to read what's new!

每到任何一個假期使台股休市,就如同年經文一般,「XX 變盤」就成為了市場輿論不可少的部分。行情好怕變盤拉回,行情開始轉差,也怕從小跌變大跌,更尤其清明連假後的連續跌停,更是加深了投資人的印象。

筆者上週即點出,過去應用多偏向消費性產品之 PCB 廠 6191 精成科,單純從業績角度上,可在其尚未公布營收,但因已有公布與日廠之併購計畫與時間,在可預期營收創高的前提,搭配股價受到系統性風險的修正,把握到短時間內大波段漲幅。若從川普關稅影響後的低點來看,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股價已翻倍上漲,成了近期相當強勢標的。

道瓊指數四個交易日震盪下跌回測季線,反映整個美股呈現高檔震盪、追價資金猶豫的氣氛。以筆者的角度來看控盤合情合理,就新聞事件的發展,關稅進度歇息,持續等待細節公布,因此季線站穩後,仍可保持向上的趨勢,符合一路以來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