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房市上揚,我的存款在通膨中消失

19/06/2024

歐洲領先英國和美國,在6月6日,歐洲央行公佈利率決議,下調三大利率,下調幅度皆為 0.25 %,是2019年以來首次降息,也是G7成員國中第二個降息的央行。而從美國來看,美國聯準會(Fed)卻是再度宣布利率按兵不動,維持5.25%-5.5%,顯示出經濟上還是很熱,通膨也高居不下的狀況,但現階段許多有資產美國人並不擔心這些通膨的侵蝕。

資產價值飆升 才能抗通膨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以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的年率計算,今年第一季美國人從利息和股息中賺了約3.7兆美元,比四年前增加了約7700億美元,而在2023年最後一個季度,投資人持有股票、房地產和退休金等其它資產的財富達到了有史以來美國聯準會所觀察到的最高水平。這也是為什麼,許多高收入者可以抵抗通貨膨脹帶來的負面影響,反而資產的成長帶動下,可以有正常的消費,而且還更有能力為商品和服務支付更多的錢,自然通膨無法壓下去。

通膨會讓無資產概念的人更辛苦

物價不斷攀升,通膨使得貨幣的購買力下降,生活成本不斷上升。將導致生活壓力的增加,特別是對於低收入家庭,或是空有滿手現金但毫無縛雞之力,對於依賴每月固定收入來生活的人來說尤其艱難,而那些擁有資產的人,如房地產、股票等投資者,通常能夠通過這些資產的增值來抵消通膨帶來的負面影響。相比之下,無資產概念或資產較少的人則無法享受這種保護機制,他們的財富可能因通膨而逐漸蒸發。這樣的情況將會加深貧富差距,使得社會更加不公平和分裂。

一個觀念的改變,就會改變困境

投資市場對許多人來說,常常被認為是一個充滿風險和不確定性的領域,許多人會因為聽聞他人的不好經驗或者對市場的恐懼而選擇遠離投資,尤其是對於那些無資產概念或資產較少的人來說,他們可能會感到投資市場與自己無關,或者認為進入市場只會增加他們的風險和負擔。

事實上投資市場不應該被視為遙不可及或充滿危險的地方,對於那些願意探索和學習的人來說,投資市場不僅是實現財務目標的途徑,也是增長財富、應對通膨和生活成本上升的有效手段。理解投資的本質至關重要,投資並非純粹的賭博,而是基於經濟基本原理和市場規律的活動,這包括對各種投資工具和資產類別的認識,如股票、債券、房地產等。透過學習這些基本概念和市場運作方式,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市場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以達到財務規劃和風險管理的目標。

其次,投資市場不同於日常生活中的消費行為或者財務管理。它要求投資人具備一定的長期規劃和耐心,並且願意面對市場波動和風險。這些險可以通過多樣化投資組合和適當的資產配置來管理,從而降低單一投資的影響力,提高整體投資組合的穩健性。

第三,投資市場的知識和學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個人經驗的積累,投資人可以逐步提升自己的投資能力和決策水平,這需要不斷地閱讀、學習、並與專業人士交流,以及從市場波動和錯誤中獲取經驗教訓。

投資市場的可怕之處在於無知和無準備,而不在於市場本身,如果能夠用適當的態度和方法來面對投資,它實際上是一個促進個人財務增長和穩定的有效工具,通過投資,人們可以參與經濟增長,分散財富風險,並為未來的退休和教育計劃做好準備。


最 新 文 章

Be the first to read what's new!

我的爸爸是某銀行經濟研究室部門的一員,回想小時候的家庭狀況,住的應該算是豪宅,在現今的信義區是有院子獨棟洋房。爸爸的薪水比一般人高很多,但還是很熱愛到股市賺錢,甚至在他去世的那天早上,他還去了證券公司。這也是我一開始對股市有所抵觸的原因之一,因為我父親在股市上非常積極,使用槓桿並虧損了大筆資金。但這也是我一開始很排斥股市的原因,因為爸爸玩得很積極,開了槓桿,把很多錢都賠在股市了,所以出社會後一直到了自己的妹妹在股市上賺了不少,才想說研究看看股市35歲才在開證券戶,35歲以前完全就是工作賺錢還房貸,以及有間辦公室出租,但當房東的經驗也很不好,租客因資金周轉跟地下錢莊借錢,不但欠了兩個月的租金,地下錢莊討債把整個辦公室都砸了,當房東的經驗太差了,因此那間也先處置掉了,後來的做法就是公司股票...

最近台股屢屢改寫歷史新高,新聞標題天天輪番上演「台積電再創天價」、「加權指數刷新紀錄」。但許多投資人看著手中持股卻忍不住納悶:「指數漲成這樣,我的高股息 ETF 怎麼一點反應都沒有?」這並不是錯覺。當前市場正上演典型的「拉積盤」現象,也就是由少數權值巨頭撐起整個指數,而非全面性上攻。換句話說,大盤創高,不代表所有族群都在漲;對多數投資人而言,這場榮景可能只是「看得到、吃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