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2025的投資布局,需更為仔細更為靈活的應對

18/02/2025

CES 展中規中矩,原先期待值過高的行情拉回

道瓊指數一週來持續陷入股價橫向整理,僅週一有小幅反彈;而科技股方面,仍是領頭的指標,屬於漲升過後的高檔修正震盪,大體而言仍處在對川普上任的觀望行情。而全球矚目的 CES 展,反而造成股價拉回,AI 狂升的行情不再,短線衝高無望,而是漲漲跌跌,陷入整理期。

對於黃仁勳的演講,或說是一場輝達小型產品發表會,原先市場的期待過高,使得認為新產品、新應用發布更新的速度緩慢,行情走出不如預期的漲多拉回走勢。但筆者認為,不管是蘋果、輝達等等,面對到科技日新月異,產品汰換的速度加快,不可能一次把好牌打完,否則商品週期會太短,容易打亂產品進程,甚至影響到營收獲利。

川普在本週的驚人發言,針對兩個有主權之地巴拿馬運河以及格陵蘭島,分別發表因美國國安需求,想要收回納入美國國土,雖然這是外交為主的議題,但引起市場關注的原因,是因為這又是一個檢視川普的機會,相較第一任,面對到更為強勢的中俄強權政治,究竟是否仍然有商有量、行禮如儀,還是川普也讓美國開始轉變為類似的態度,這些就是不確定性與擔憂的根源,法人從美好的企業獲利想像,轉變為保守安全的審慎思維。

台股脫離整理區間的資金動能,迅速出現又再度熄火

台股一週以來先創波段新高,一度單日大漲 639 點,但伴隨上影線後,連續修正拉回,將短線漲幅完全回吐,1/10 暫守 23000 整數關卡,而推升指數漲升的最大功臣就是台積電股價創歷史新高。台股的漲跌節奏,與美國科技類股相似,但波段位階又相對落後,在漲跌過程中的細節,導致了分歧,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原先等待已久,台股一舉脫離整理區間的漲升動能,出現後迅速熄火,重回季線附近的橫向整理的區間,投資人關心反彈能否迅速出現,筆者認為要考量到台股逼近春節長假,交投清淡將愈來愈明顯,除非國際股市出現明顯的漲勢,否則反彈幅度應有限。

尤其在中小型股方面,撇除低檔打底開始向上,或者高檔整理後再次突破兩種型態,多半個股面臨到股價往下走弱的壓力,這導致一路小漲小跌至封關的可能性大,當然這對開市開紅盤較為不利,所幸台股技術面上下緣落在 22000~23600 之間,仍屬於高檔整理。

投資前緣新觀點

面對到不確定性擔憂頻繁出籠,可預期性降低,導致股市操作難度仍高,股價磨人且震盪不斷,因此筆者建議,在行情應對上,價差操作要更為靈活,針對持股佈局的想法,則不能預期得太過美好,想得太遠。2025 年的整體投資展望,政權穩定與 AI 發展將是最核心的議題,「仔細的分析,更快的反應速度」,以迅速執行投資布局決策,是影響投資績效的最大關鍵。


最 新 文 章

Be the first to read what's new!

我的爸爸是某銀行經濟研究室部門的一員,回想小時候的家庭狀況,住的應該算是豪宅,在現今的信義區是有院子獨棟洋房。爸爸的薪水比一般人高很多,但還是很熱愛到股市賺錢,甚至在他去世的那天早上,他還去了證券公司。這也是我一開始對股市有所抵觸的原因之一,因為我父親在股市上非常積極,使用槓桿並虧損了大筆資金。但這也是我一開始很排斥股市的原因,因為爸爸玩得很積極,開了槓桿,把很多錢都賠在股市了,所以出社會後一直到了自己的妹妹在股市上賺了不少,才想說研究看看股市35歲才在開證券戶,35歲以前完全就是工作賺錢還房貸,以及有間辦公室出租,但當房東的經驗也很不好,租客因資金周轉跟地下錢莊借錢,不但欠了兩個月的租金,地下錢莊討債把整個辦公室都砸了,當房東的經驗太差了,因此那間也先處置掉了,後來的做法就是公司股票...

最近台股屢屢改寫歷史新高,新聞標題天天輪番上演「台積電再創天價」、「加權指數刷新紀錄」。但許多投資人看著手中持股卻忍不住納悶:「指數漲成這樣,我的高股息 ETF 怎麼一點反應都沒有?」這並不是錯覺。當前市場正上演典型的「拉積盤」現象,也就是由少數權值巨頭撐起整個指數,而非全面性上攻。換句話說,大盤創高,不代表所有族群都在漲;對多數投資人而言,這場榮景可能只是「看得到、吃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