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川普的關稅戰及市場消息面,冷靜理性仍是良策

17/02/2025

川普政策、DeepSeek 兩大因素影響下,使美股恐慌下跌後持續反彈

道瓊指數本週四個交易日呈現週一跳跌後的連續反彈,但相對費半、納指仍有更抗跌的表現,這反映了美國的經濟前景仍然良好,在川普當選後,雖然對其他國家有影響,但相關政策對於美國自身經濟是正面的。

對於 AI 產業來說,DeepSeek 事件導致了伺服器硬體個股的估值擔憂,形成股價修正,但市場上也很快回過神,出現反彈,從台股僅開市當日補跌,後續連續反彈可見一斑,因此筆者認為屬於漲多的合理修正,終於等到一個理由。而事件的背景因素,其實與中美政治因素脫不了關係,類似於「超車美國」的吸睛話題下,可能有中方大內宣的因素,再加上華爾街投資機構的推波助瀾,加劇了極短線市場的震盪,帶來了恐慌殺盤,引發程式單停損倒貨,形成清洗籌碼後再趁勢低接的股價操縱機會。

DeepSeek 對市場情緒、營運基本面的影響方式各有不同

DeepSeek 事件,對於 AI 硬體算力需求來說,像是地位的調整,過往不斷被捧得高高在上的算力堆積,出現改變。相關個股股價雖有跌深反彈,但仍在震盪階段未能回到起跌點。短期之內有許多質疑產生,也出現了 AI 評分表現優良的實證研究,不過更多的是種種未經證實的陰謀論 (利多 / 利空訊息),證實了投資市場絕對有風險,且情緒、媒體渲染對投資市場有重要影響。

伴隨著消息面的利空情緒消化過後,近期正面訊息慢慢出籠,股價慢慢反彈向上,筆者認為整體算力需求,反而因 DeepSeek 問世後上調,因為軟體優化後,仍要持續利用更高的效能與算力,打造更強的 AI 應用,反而是軟硬體共生的狀態。因此實務上,成長股的投資首重保護機制,投資標的上漲位階過高時就要有調節的警覺性,衡量本夢比與本益比的差異,另外面對恐慌殺盤,要足夠冷靜,若部位過大可進行適度減碼,但尤其本次事件是屬於科技進步的變革,更應該謹慎思考帶來的正面影響,甚至是低接加碼時機而非恐慌殺出。

應從美加墨的案例,推演後續關稅等政策的經濟戰劇本

關稅是當前市場核心焦點,美國宣布加徵關稅後,加墨回應同等報復性關稅,還沒正式課徵就先暫緩一個月,再次進入協商談判,雖然態度都很強硬,但有緩和的跡象。這顯示了掌握川普先強硬再視情況退讓的一貫手法,因此中國循相似模式,率先祭出報復性關稅,等待川普回應與協商溝通,筆者認為整體而言,川普的邏輯是推翻拜登時期的許多自由貿易協定,而談判的讓步與協商,並非最終不加徵關稅,只不過是稅率、商品數量的調整,像是從 25% 降至 10%,從全面關稅調整為特定貨品等等。

川普新官上任簽署的行政命令,最主要就是要強調他說到做到,回歸到美國優先、保守主義的核心價值,當然許多政策會使美國連帶受到負面影響,像是關稅導致通膨推升等等,但這就像是一種戰爭的想法,即使最終獲勝也必然會有代價與損失,因此川普不打熱戰,而是將稅作為武器,向全世界打經濟戰。

投資前緣新觀點

因此聚焦到台灣,川普也點名了台積電與半導體占據 90% 的份額,筆者認為不用太過緊張,因為重點在後續的談判,台積電、經濟部原則上都有一定共識,了解多買武器或能源,降低台美貿易逆差,以及台積電設更多的廠,這些會是川普的目的,應不致於談崩,所以影響自然有限。整個 2025 年來說,仰賴貿易、貢獻大量外匯 (逆差) 的電子股,將會是面對貿易戰風波最大的族群,與此同時風險伴隨獲利,公司營運的轉變與動盪,對於投資市場反而會是很好的一年,股價與市場情緒波動,往往帶來了許多獲利機會。


最 新 文 章

Be the first to read what's new!

我的爸爸是某銀行經濟研究室部門的一員,回想小時候的家庭狀況,住的應該算是豪宅,在現今的信義區是有院子獨棟洋房。爸爸的薪水比一般人高很多,但還是很熱愛到股市賺錢,甚至在他去世的那天早上,他還去了證券公司。這也是我一開始對股市有所抵觸的原因之一,因為我父親在股市上非常積極,使用槓桿並虧損了大筆資金。但這也是我一開始很排斥股市的原因,因為爸爸玩得很積極,開了槓桿,把很多錢都賠在股市了,所以出社會後一直到了自己的妹妹在股市上賺了不少,才想說研究看看股市35歲才在開證券戶,35歲以前完全就是工作賺錢還房貸,以及有間辦公室出租,但當房東的經驗也很不好,租客因資金周轉跟地下錢莊借錢,不但欠了兩個月的租金,地下錢莊討債把整個辦公室都砸了,當房東的經驗太差了,因此那間也先處置掉了,後來的做法就是公司股票...

最近台股屢屢改寫歷史新高,新聞標題天天輪番上演「台積電再創天價」、「加權指數刷新紀錄」。但許多投資人看著手中持股卻忍不住納悶:「指數漲成這樣,我的高股息 ETF 怎麼一點反應都沒有?」這並不是錯覺。當前市場正上演典型的「拉積盤」現象,也就是由少數權值巨頭撐起整個指數,而非全面性上攻。換句話說,大盤創高,不代表所有族群都在漲;對多數投資人而言,這場榮景可能只是「看得到、吃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