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等關稅下,台股中隱藏金子

15/03/2025

今年 3 月是國際貿易上紛紛擾擾的月份,美國開啟了向鄰國大國課徵關稅的第一槍,也增加對於中國的關稅課徵幅度,相關國家也陸續回以美方顏色,在川普效率展開關稅戰後,無形對資本市場造成上檔壓力,而在這種充滿不確定性的利空下,無論如何皆有機會在此狀態下受惠之企業,有不小機率成為資金避風港。

今天來看,已經收出連續 6 根紅 K 棒的 2247 汎德永業。

汎德永業是國外高級轎車代理商,最主要的營收來源就是品牌新車,銷售 BMW、Porsche、Mini 品牌車,加上少部分的中古車銷售、及維修服務。

從產業趨勢來看,汎德永業就是一間獲利率、盈餘表現穩定,業績穩步成長的公司。先從台灣車市銷售來看,以國內消費者對於購買新車偏好度而言,其實近幾年並沒有顯著變化,幾乎都是國產車銷售數量過半再多一些,進口車約維持 45~49% 上下;而銷量也未有很大變化,維持一年總售出車輛約 45 萬輛,正負 5 萬輛上下水平。可見在評估汎德永業以及其他汽車銷售商,營運展望上不太需要考量台灣新車車市變化。

雖整體銷量變化不大,但在品牌市佔之間的變化,以及車型的熱賣與否,是進口車商更該評估的關鍵。目前正是電動車持續擴大市場滲透率的階段,除了專做電動車品牌外,豪車品牌之電動車也是不容小覷的一環。以台灣電動車銷售為例,Tesla 佔了過半數的大宗,而第二名即是 BMW 之電動車,在其積極發表各式純電車款下,2024 年約有 25% 市佔率,相較 2023 年的 18%,明顯高出許多;加上另外兩家車廠也具有不少市場成長空間,此趨勢對於汎德永業之穩健成長立下了良好基礎。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在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以川普立場而言,過去美國平均而言,向其餘國家課徵的關稅較低,因此為了達到對等的狀態,現在就要加徵關稅,以符合自身角度出發的利益。以此角度而言,非美國家,先前在進口上未被課徵高關稅產品,可能都有因關稅調高後而增加成長;反之,若在非美國家,進口商品已課徵不少關稅,對比美國課徵的低關稅,就有機會有降低關稅的機會,進而壓低企業成本。

以台灣各項小客車需課徵 17.5% 進口關稅,對比美國的 2.5%,明顯高出許多,這就不會是川普會要制裁的方向,但有可能因對等關稅的措施,使整體出口至台灣所需之關稅費用降低,進而使汽車進口商的成本下降,如此一來,對汎德永業即是一大利多,加上其毛利率不高的特性,若金額不小的固定成本得以壓低,則獲利提升的幅度即有不小想像空間,為關稅戰之下,獲利有望大幅提升之產業。 


最 新 文 章

Be the first to read what's new!

我的爸爸是某銀行經濟研究室部門的一員,回想小時候的家庭狀況,住的應該算是豪宅,在現今的信義區是有院子獨棟洋房。爸爸的薪水比一般人高很多,但還是很熱愛到股市賺錢,甚至在他去世的那天早上,他還去了證券公司。這也是我一開始對股市有所抵觸的原因之一,因為我父親在股市上非常積極,使用槓桿並虧損了大筆資金。但這也是我一開始很排斥股市的原因,因為爸爸玩得很積極,開了槓桿,把很多錢都賠在股市了,所以出社會後一直到了自己的妹妹在股市上賺了不少,才想說研究看看股市35歲才在開證券戶,35歲以前完全就是工作賺錢還房貸,以及有間辦公室出租,但當房東的經驗也很不好,租客因資金周轉跟地下錢莊借錢,不但欠了兩個月的租金,地下錢莊討債把整個辦公室都砸了,當房東的經驗太差了,因此那間也先處置掉了,後來的做法就是公司股票...

最近台股屢屢改寫歷史新高,新聞標題天天輪番上演「台積電再創天價」、「加權指數刷新紀錄」。但許多投資人看著手中持股卻忍不住納悶:「指數漲成這樣,我的高股息 ETF 怎麼一點反應都沒有?」這並不是錯覺。當前市場正上演典型的「拉積盤」現象,也就是由少數權值巨頭撐起整個指數,而非全面性上攻。換句話說,大盤創高,不代表所有族群都在漲;對多數投資人而言,這場榮景可能只是「看得到、吃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