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這樣的成果並非來自大膽的投資操作,也不是依賴短期暴利的炒作,只是日常月復一月、持續不間斷的累積。最重要的是,這筆錢,你感受不到他的存在,什麼都沒在做,卻可以額外累積到一筆近七、八百萬的錢。看似不起眼,無形中幫自己的退休打造多一層的護城河。
善用資金 甚至創造被動收入
除此之外,如果將這筆七、八百萬的錢更進一步在 65 歲退休後,把這筆錢領出來放在目前很流行的配息型 ETF 上(例如 0056 殖利率約 5%),也就是王大明夫妻兩人在退休後將 738 萬元投入配息型 ETF,且每年獲得 5% 的年配息收益,則每年可穩定領取約 36.9 萬元的配息收入,等於每月可以領到約 3 萬,在現代高齡化的社會中,自己的老年照護、每個月的外籍看護費著實就有著落了。
總結來說,勞退自提本身就是一個穩健的資產累積途徑,配合複利的效應,可以在 15 年內幫助您累積可觀的資金。而將這筆資金投入配息型 ETF,則能夠讓您的退休金在穩定增值的同時,還能提供源源不斷的現金流,確保您在退休後擁有穩定且高品質的生活。這樣的規劃,無疑是對未來最好的保障與投資。
財務不只是「還來得及」,而是「正是時候」
許多人擔心現在才開始,時間太短,效果有限。但上述的例子已清楚說明:15 年的規劃與紀律,依然能創造接近七、八百萬元的退休資產。這不只是「還來得及」,而是「正是時候」。因為這個年紀的我們,子女可能已開始獨立,工作經驗豐富,收入相對穩定,反而比年輕時更適合進行長期財務規劃,不需要煩惱市場波動,又能享有穩定分紅,真正做到「穩中求勝」。
勞退自提+積極投資:讓你的退休生活更豐富有保障
勞退自提作為 50 歲後財務規劃的多一道護城河,確保至少有一筆穩定的退休基金,但光靠這個方式仍還不足以達到理想的退休目標,因此必須積極尋找其他方法來補足缺口,選擇適合的投資工具,如股票等積極型操作,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資產配置,進一步提升資金的增值潛力。話說回來,專注在現在工作崗位上,更積極地爭取穩定的薪獎條件,才是上述所有計畫的基石。這樣當你步入退休時,不僅能夠擁有穩定的退休金,還能有足夠的豐厚度去應對各種挑戰,確保自己的退休生活不僅無憂,甚至能夠更有選擇、更有品質。
當我們回顧過去,努力工作、累積資產,如今正是思考未來退休生活的時候。在現在好光景的歲月中,平淡無奇的每一天,透過一個簡單的行為,就可以照顧好未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