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升級,受惠概念股還有價值嗎?

16/04/2025

美對台課徵 32% 對等關稅,今日 (4/9) 生效,美國發起之貿易衝突較市場預期嚴重,國際股市重挫後,恐慌情緒對證券價格之衝擊凌駕於基本面上,此時究竟還能否從所謂關稅戰受惠股中,尋求獲利機會?

筆者先前提過,自 2 月下旬以來,一度連續緩漲之 2247 汎德永業,為對等關稅下之潛在受惠股;當時主要理由在於 " 台灣各項小客車需課徵 17.5% 進口關稅,對比美國的 2.5%,明顯高出許多,這就不會是川普會要制裁的方向,但有可能因對等關稅的措施,使整體出口至台灣所需之關稅費用降低,進而使汽車進口商的成本下降,如此一來,對汎德永業即是一大利多,加上其毛利率不高的特性,若金額不小的固定成本得以壓低,則獲利提升的幅度即有不小想像空間,為關稅戰之下,獲利有望大幅提升之產業。"

以最新狀況來看,減少美國貿易逆差是川普主要目標;直接透過對於美國而言,貿易淨損較高之國家,徵收高額關稅,就是最簡單暴力的方式,包含多數亞洲國家皆為此次高關稅目標國家,因此過往在台股市場,會針對前往東南亞設廠,預期較有機會避開關稅影響之國家,也喪失了所謂關稅戰爭下,資金避風港之特性。

既然可選擇的方向變得更少,且行情幾乎是全面通殺,則僅存少數標的是否仍有承接價值? 筆者認為有,雖目前在股價表現上仍難以上漲,但已有抗跌表現,以目前豁免鋼鋁關稅、具有美國在地生產優勢之 2027 大成鋼,在 4/9 僅下跌不到 6%;少數在上市櫃企業歸類於進口業之 2247 汎德永業,也下跌不到 5%,以今日仍超過 3 成標的跌停狀態下,確實屬於相對強勢。

而目前不少國家正與美方進行談判,希望透過各種方式來緩和當前美國之高關稅;筆者先前也提過「以川普立場而言,過去美國平均而言,向其餘國家課徵的關稅較低,因此為了達到對等的狀態,現在就要加徵關稅,以符合自身角度出發的利益。以此角度而言,非美國家,先前在進口上未被課徵高關稅產品,可能都有因關稅調高後而增加成長;反之,若在非美國家,進口商品已課徵不少關稅,對比美國課徵的低關稅,就有機會有降低關稅的機會,進而壓低企業成本。」若台灣政府在部分高進口關稅商品,透過調降關稅以作為談和手段,則以內銷為主之代理車商,便有機會受惠成本降低之優勢,獲取中長期報酬。

當前較需要堤防的,在於若各國經濟前景增添更多不確定性,且高機率見到成長縮減甚至經濟衰退現象,因此對於關稅戰看似能全身而退之企業,或多或少都會受到市場需求轉弱之影響;惟在豪車市場部分,或許會減少些暴發戶之訂單,但以其目標客群而言,證券市場應非最大宗之獲利來源,預期需求之衰稅為可控因子。因此在股價經歷崩盤而修正後,仍具備關注價值。 


最 新 文 章

Be the first to read what's new!

目前晶片關稅 100%,承諾或正在美國投資建廠的廠商,得到豁免,川普直接點名蘋果、台積電… 因此這些市值龐大的巨頭,得到豁免,利空出盡的情緒反應絕對無庸置疑,也已經在股價上出現反映,本文想要探討的是後續相關的疑慮還有嗎? 如果有癥結點或注意的點是哪些?

「只要借 2%,就能賺 5%、6%,這是穩賺不賠的投資!」這句話,過去一年在財富管理圈幾乎成了流行語。也因此讓許多投資人信心滿滿地把資金投入債券 ETF,尤其是與美國公債連結的商品。但到了今年,不少人才驚覺現實與預期落差巨大,帳面不僅未見獲利,反而陷入虧損。更令人憂心的是,這些操作往往搭配融資借款、甚至質押放大槓桿,壓力成倍上升。如今這場由過度樂觀的預期、對利率循環的誤解、以及市場錯判時機交織而成的風暴,正逐步吞噬原本看似穩健的投資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