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到川普政策不確定性,公司法說給予財測動輒得咎

23/04/2025

面對關稅不確定性有苦說不出,公司說實話非常委屈

自 4/11(五) 銀行股開啟財報季後,本週持續進行,並且開始擴散到一些與關稅影響更直接相關的重點公司!

若業務與關稅愈有關,則面對到關稅不確定性,法人產生相關利空聯想,而對於這些召開財報法說的公司而言可說是無辜到不行,川普朝夕令改,連非核心內閣成員都可能無法知道最新進展,作為私企業的公司又如何能斷言關稅政策影響,給予多具體的數據或說明?

舉本週的美國運通為例:

※信用卡發行公司,美國運通 (AXP),面對到的是更為集中的「消費」金融業務,公司表示:「我們真的沒有看到消費有提前的跡象 (指因應關稅)」,並且公司依舊在 Q1 強勁表現後,持續維持全年財測,並且表示「4 月的股市逆風,並未影響到客戶消費退縮。」,如此好的說法,股價仍然小幅收跌反應


包含台積電在內,其實也都面臨到相似的問題,不禁讓人叫屈,一直問台積電或問這些公司,怎麼不去問朝夕令改、喜怒無常的關稅帝君川普呢?。

從幾個案例中,找尋本次財報季的 Dos And Don"ts

接續的財報季如何因應,如此高度不確定性的情況下,要理解到分析師給予更新報告,如果要有很強的評價與利多反應,必須要留意以下兩點:

(一)25Q1至少要繳出平於預期的成績 / 不能主動下修全年財測數字

聯合健康保險與 ASML 就是標準的反面案例,前者因出險費用暴增,一口氣將 2025 年 EPS 從 29.5~30 下調至 26~26.5,原先股價極為強勢,因為法人預期公司的美國國內業務居多,對關稅影響少,但忽略了藥物成本與擴散的服務業通膨的可能影響。 ASML 則是新訂單大減 46%,不過本中心認為此數據單季波動變化大,尚不致斷言負面影響,主要仍看後續晶片關稅,採購政策仍會改變。

3 月以來,華爾街死命找避開關稅不確定性的標的,資金大量堆積在聯合健康保險,財報公布後一口氣多殺多暴跌 22%,作為鮮明對比的正向案例,舉的就是 Netflix,同樣是法人避險資金集中的標的 (服務收入、訂閱廣告收入波動較小,現金流穩定),繳出正常好表現,資金自然持續集中墊高,直到有多殺多的理由出現。

(二) 在財務預測或法人電話會議上,盡可能提出情境分析:

除了亮眼的數據以外,能主動提出不同情境下的公司營運影響,會更容易受到股價的利多反應

其中最完鮮明的案例是 UAL(美國聯合航空),罕見的祭出「雙重 (多重) 情境的 Guidance」

Case1(Basis): 維持前次的全年 EPS 展望 $11.5 to $13.5

Case2(recession): 下調全年 EPS 展望至 $7 to $9

小結:

對於台灣的中大型股或者是即將召開的美國科技股財報。希望能看到血淋淋的案例,自身公司營運數據或財測不佳另當別論,但試圖的在不確定性環境中,共體時艱,多給予一些明確的指引與情境分析,相信多少消除一點不確定性,股市會有較為良好的反應


最 新 文 章

Be the first to read what's new!

我的爸爸是某銀行經濟研究室部門的一員,回想小時候的家庭狀況,住的應該算是豪宅,在現今的信義區是有院子獨棟洋房。爸爸的薪水比一般人高很多,但還是很熱愛到股市賺錢,甚至在他去世的那天早上,他還去了證券公司。這也是我一開始對股市有所抵觸的原因之一,因為我父親在股市上非常積極,使用槓桿並虧損了大筆資金。但這也是我一開始很排斥股市的原因,因為爸爸玩得很積極,開了槓桿,把很多錢都賠在股市了,所以出社會後一直到了自己的妹妹在股市上賺了不少,才想說研究看看股市35歲才在開證券戶,35歲以前完全就是工作賺錢還房貸,以及有間辦公室出租,但當房東的經驗也很不好,租客因資金周轉跟地下錢莊借錢,不但欠了兩個月的租金,地下錢莊討債把整個辦公室都砸了,當房東的經驗太差了,因此那間也先處置掉了,後來的做法就是公司股票...

最近台股屢屢改寫歷史新高,新聞標題天天輪番上演「台積電再創天價」、「加權指數刷新紀錄」。但許多投資人看著手中持股卻忍不住納悶:「指數漲成這樣,我的高股息 ETF 怎麼一點反應都沒有?」這並不是錯覺。當前市場正上演典型的「拉積盤」現象,也就是由少數權值巨頭撐起整個指數,而非全面性上攻。換句話說,大盤創高,不代表所有族群都在漲;對多數投資人而言,這場榮景可能只是「看得到、吃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