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一跳5元動輒40點!高價股時代投資人該怎麼走?

01/09/2025

台股這一波最吸睛的焦點,莫過於台積電穩穩站上千元大關。股價頻頻刷新歷史新高,不僅推升加權指數一路上攻,也帶動「千金股俱樂部」快速擴編,檔數直逼 25 檔。市場熱度之下,投資人一方面驚嘆台股能量,一方面卻也感受到高價股操作的門檻與壓力。

台積電個股期,擬每跳動改 1 元

尤其積電自從上千元之後,因在期現貨 1 檔跳動 5 元的報價制度,對加權指數產生了顯著影響。畢竟台積電市值占比將近四成,每一次跳動 5 元,就等於推動大盤約 40 點,對指數觀察與期貨交易者來說影響極大。因此近期傳出期貨交易所打算調整制度,將千元以上個股期的最小跳動單位,從 5 元縮小到 1 元。對投資人來說,這代表進出更靈活、成本更低,當沖、短線甚至高頻交易都有更大操作空間。不過這次調整只針對「期貨」,股票現貨還是維持 5 元一跳,不會改變。

不過最小跳動單位縮小,看似只是技術性調整,但其實對市場結構影響不小。首先,它能改善千金股期貨的流動性,讓掛單更細緻、買賣雙方更容易成交;其次也降低了投資人進場的心理門檻,不再一口氣承擔數萬元的價差壓力。長遠來看,這也可能吸引更多短線或量化資金投入,讓市場交易活絡。但同時,投資人也要注意,高頻交易者增加,市場波動節奏可能變快,操作上更需要紀律。

制度之外,投資人更關心什麼?
對一般投資人來說,制度調整雖然降低了千金股的期貨門檻,但真正影響操作習慣的,往往不是規則本身,而是在高檔行情下,究竟要追隨熱門股,還是轉向冷門股?畢竟,不管跳動單位再怎麼調整,如果方向選錯,還是容易被大盤波動牽著走。在 24,000 點的高位,大多數投資人最糾結的就是:到底該追熱門股,還是冷門股?

熱門股:成交量大、流動性高,短線進出方便;但人多的地方,往往也是套牢最多的地方,稍微慢半拍就可能卡在高點。

冷門股:成交量小、沒什麼人玩,但只要基本面穩健、配息大方,就能在多頭行情吃到波段價差,在空頭時又能抗跌,長期還有股息現金流。

簡單來說,熱門股適合快進快出,冷門股適合作為投資組合的一部分,幫你降低波動、增加穩定性。

用資產配置化解高檔焦慮

無論期貨制度怎麼改,市場規則總會隨著行情調整,但投資的核心邏輯始終不變,那就是資產配置。與其糾結該不該追高、或只盯著熱門股,不如把資金分散在不同屬性的標的上,透過權值股提供市場連動,冷門股增加防禦性,還能搭配固定收益或股息資產,形成多層次的安全網。在高檔行情下,投資人最需要的不是速度,而是平衡。配置得宜,才能在多頭時跟上趨勢,在空頭時守住資產,確保財務規劃不會因一時的波動而被打亂。 


最 新 文 章

Be the first to read what's new!

我的爸爸是某銀行經濟研究室部門的一員,回想小時候的家庭狀況,住的應該算是豪宅,在現今的信義區是有院子獨棟洋房。爸爸的薪水比一般人高很多,但還是很熱愛到股市賺錢,甚至在他去世的那天早上,他還去了證券公司。這也是我一開始對股市有所抵觸的原因之一,因為我父親在股市上非常積極,使用槓桿並虧損了大筆資金。但這也是我一開始很排斥股市的原因,因為爸爸玩得很積極,開了槓桿,把很多錢都賠在股市了,所以出社會後一直到了自己的妹妹在股市上賺了不少,才想說研究看看股市35歲才在開證券戶,35歲以前完全就是工作賺錢還房貸,以及有間辦公室出租,但當房東的經驗也很不好,租客因資金周轉跟地下錢莊借錢,不但欠了兩個月的租金,地下錢莊討債把整個辦公室都砸了,當房東的經驗太差了,因此那間也先處置掉了,後來的做法就是公司股票...

最近台股屢屢改寫歷史新高,新聞標題天天輪番上演「台積電再創天價」、「加權指數刷新紀錄」。但許多投資人看著手中持股卻忍不住納悶:「指數漲成這樣,我的高股息 ETF 怎麼一點反應都沒有?」這並不是錯覺。當前市場正上演典型的「拉積盤」現象,也就是由少數權值巨頭撐起整個指數,而非全面性上攻。換句話說,大盤創高,不代表所有族群都在漲;對多數投資人而言,這場榮景可能只是「看得到、吃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