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投資INTEL訊息,赤裸裸的裙帶資本主義

26/09/2025

source by: www.intel.com

延續上週觀點,目前看來收購 INTEL 股份的政治意涵可能更大:

華爾街日報報導,INTEL 執行長陳立武正在努力尋求外部投資及客戶承諾,洽詢的投資或製造合作對象包括蘋果及台積電。關於 INTEL 向台積電接洽有關投資晶圓製造部門或直接結盟的相關謠言再起。

◆貝森特 9/25 再度發表言論,台灣幾乎壟斷全球先進晶片生產,占比高達 99%,雖然台灣產業實力備受肯定,但過度集中卻也帶來戰略與經濟層面的風險,美國可能將把 30%、40% 或 50% 的需求,轉移回美國或是盟國,「我們每天都在為此努力。」

→PE 低、接近獨占、技術領先,能打敗台積電的利空,只有政治利空因素

重新梳理一次時序與對價關係:

川普政府 8 月開始關注英特爾 (視為美國製造的相關議題),美國政府從晶片補貼轉為取得 10% 股權後,軟銀先對英特爾投資 20 億美元,輝達投入 50 億美元,以上半年就虧損 37 億美元的 INTEL,持續尋求資金援助,也就有了接洽蘋果商談投資事宜的最新訊息。

合上週的初步研判,本中心更認為投資 INTEL 的主要動機為政治面上的輸誠,換取良好的政府關係或是特定豁免,當然這也引發了對沖基金與華爾街,裙帶資本主義的群起批評,這是事實,筆者亦認同。最明顯的就是直接投資,並且收購價都高於川普政府成本。

另外,以蘋果這個案例而言,蘋果相對於輝達,更難與 INTEL 進行產品上的相關合作,因為 ARM 架構的 M 系列自研晶片推出後,已與 x86 CPU 漸行漸遠,甚至是互為競爭對手,設計上、應用端上與晶圓代工下單台積電的技術差距等等,對蘋果而言,重新下單 INTEL 看來是無法估量的不確定性風險,目前看來以砸錢股權投資居多。

※潛在風險: 蘋果最終真的進行類似的外部投資,可視為純粹間接的政治獻金,對行情影響有限,但如果投資協議有提及晶圓代工訂單的保證或下單,後續台積電被牽連的利空想像將更難消除。對台股的指數與盤勢影響將會有進一步擴散。


最 新 文 章

Be the first to read what's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