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季開門黑?銀行類股摜破100日均線的原因

16/10/2025

投行業務好的不得了

本次財報季的大型銀行股表現,幾乎完全一致,全數都受惠於投行、交易業務的爆發成長。

市場波動仍大,且股市等風險性資產創高,尤其 9 月底之前,股市仍維持 4 月底以來,27 日均線的多方控盤趨勢,整個 Q3 皆是交易收入有利的環境。

CoreWeave、Circle 兩大 IPO 飆股,帶動 IPO 持續旺盛,另外合併收購業務也在 AI 爆發與資金槓桿下,挹注大幅增長。
放貸業務事實上也不弱,消費信貸具韌性,但總經不確性仍高

銀行放貸業務方面,大型綜合銀行,成長與風險事實上皆穩定,與本文將提到的地區銀行暴雷相比,並沒有在明顯數據轉差跡象,甚至多檔上調 NII,不過業務性質所致,在多頭階段,難匹敵投行業務的蓬勃發展。

因此位階較高,先前倚靠銀行業務走強的摩根大通、高盛,呈現利多不漲反跌,而投行業務佔比高的摩根士丹利,重組影響過去股價表現的花旗,反而都逆勢走強。

萬般利多,不如兩家地區銀行踩雷利空 

地區銀行股 Zions 和 Western Alliance 揭露遭到放貸詐欺,其放貸後的資金,遭用於不良信貸收購,因此引發呆帳風險。加上兩家汽車產業的倒閉,使得企業相關放貸的呆帳上升,如上頁銀行財報所述,並未在消費者放貸中看到拖欠等擔憂數據中看到令人擔憂的趨勢。焦點先聚焦企業端!

摩根大通 CEO 不久前才用「蟑螂」進行比喻與警告——「當你看到一隻蟑螂時,可能還有更多」。因此銀行股往往是不出事即是好事,一但有消息多半是利空消息,且往往遭無條件賣出的類股,尤其金融股齊跌,對股市情緒的快速惡化,短期擔憂 VIX 指數迅速上升非常顯著。

私人信貸、私募基金、加密貨幣等高風險 / 槓桿,留意短線多殺多與急殺買點

根據資金的風險報酬屬性,不只是摩根大通點名的私人信貸,或地方銀行業務,往往與美股連動的私募基金 (如下圖),已經提早 2 個多月轉弱,並且持續盤跌破底,顯示非盈利、新創等公司營運與撤資風險上升,也是近 1 個多月內,籌碼過度集中 AI 龍頭股,遭到排擠的鐵證

至於加密貨幣 10/10 的全球爆倉多殺多,後續反彈再度反壓,目前盤跌再度接近,10 萬整數關卡將是下個爆倉,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程式單的關鍵價位 


最 新 文 章

Be the first to read what's new!

每年 11 月,是地價稅開徵的時期。對許多人而言,這封稅單就像「被動支出」——土地沒賣、也沒出租,卻仍得每年繳錢。其實地價稅是地方政府依「公告地價」課徵的持有稅,只要名下有土地,不論上面是否有房子、是否出租,都有繳納義務。但少有人知道,這項稅制也蘊藏節稅空間。若能在規定期限內完成「自用住宅用地」申請,稅額立刻減為五分之一。很多人不是不想省,而是不知道「怎麼省」。

近來藝人夫妻因婚後財產分配爭議登上新聞版面,引發社會熱議。許多人驚覺,婚姻不只是情感契約,更是一場財務合作。當兩個人決定共度人生,不只是共享生活,而是要整合彼此的財務系統,包含收入、支出、債務、風險與資產,都將從「我的」變成「我們的」。愛情是浪漫的開始,婚姻則是現實的長跑。最穩定的婚姻,從來不是沒有爭吵的,而是能在「愛與錢」之間找到平衡、有制度、有共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