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 資 blog

就業數據前瞻訊號持續疲弱,非農報告應不出意外
就業數據持續低於預期,職位空缺數 718.1 萬創下 10 個月新低,且以職位空缺率計算,已經下滑至 4.501%,也就是逼近最早提出此數據的 FOMC 委員 Waller(大機率下任主席) 口中的臨界值 4.5%。

台股這一波最吸睛的焦點,莫過於台積電穩穩站上千元大關。股價頻頻刷新歷史新高,不僅推升加權指數一路上攻,也帶動「千金股俱樂部」快速擴編,檔數直逼 25 檔。市場熱度之下,投資人一方面驚嘆台股能量,一方面卻也感受到高價股操作的門檻與壓力。

隨著台灣即將在 2025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占比將突破兩成,退休族逐漸成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退休金與儲蓄的進場,帶動市場活絡,但也暴露了許多高齡投資人普遍存在的盲點。對於已無穩定薪資來源的族群來說,投資的核心不只是追求報酬,而更應聚焦於風險控管與資產配置。退休族雖有豐富人生經驗,但在投資市場上卻常因觀念落差與風險承受度不足,陷入不必要的財務困境。對於已無穩定薪資來源的退休族而言,投資的關鍵不在追逐暴利,而是確保資產能長久支撐生活。核心目標應放在風險控管與合理配置,並避免掉入常見的錯誤操作。
以下三大陷阱,正是退休族在投資時最需要警惕與修正的地方:

37 歲的小傑,是家中長子,在科技公司工作。表面上他的人生正逐步走上軌道,剛買了新房,背負房貸和車貸,生活雖然緊繃,但也算安穩。可真正壓在他心裡的,不是自己,而是父母的退休生活。

今年以來,新台幣一路狂升、美元走弱。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不是開始規劃出國旅遊,就是想趁著「美金便宜」把錢轉去海外,甚至直接把台股部位搬到美元市場。這樣的想法看起來合理,畢竟台美資金與產業鏈本來就緊緊相扣,很多人直覺會覺得美元跌就是台幣升,美元強就是台幣弱。但事情真的有這麼簡單嗎?事實上,「美金兌新台幣」匯率早就是台灣經濟的核心指標,它不只影響民眾的開銷、企業的進出口成本,更直接牽動投資人的資產配置。

67 歲的陳媽媽告訴女兒:「我不想當你們的負擔,也不想老了還孤單一人,養生村不錯,至少有人照應、有人聊天。每天三餐有人煮,早上有太極課,下午還能跟鄰居一起下棋,環境比舊家還好,這不就是夢寐以求的退休生活?」這樣的話,你我是不是也聽過?聽起來確實令人嚮往。乾淨安全的社區、活動豐富、同齡人作伴、無需擔心日常瑣事,彷彿是另一種「不買房」卻更自由的晚年選項。與其花幾千萬買房、背上貸款,不如花個每月三萬五,活得健康自在、還不用綁死在不動產上。

在投資市場中,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許多投資人投入了大量時間與心力,追蹤新聞、盯盤看線、研究技術指標,甚至深夜還在關注國際市場。但當真正的行情來臨時,他們卻往往沒有掌握到關鍵時機。努力沒有問題,但方向若錯了,再多的付出,也可能只會換來失望的結果。

早在 3/14 筆者撰寫的鉅亨專欄,當時是關稅揚言課徵,以供應鏈傳導的角度,與 2018 年中美貿易關稅戰的實證研究結果,進行分析,PPI 才是最先發酵的關鍵,也就如同該文的標題一般「2 月 CPI 公布衰退恐慌交易放緩,3 月 PPI 才能看出關稅影響」,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回過頭檢視,或我們直接從 7 月 CPI、PPI 來進行檢視。

阿宏一直是朋友裡的「股市情報員」,每天早上,他會在咖啡還沒涼之前,打開財經新聞追蹤前一天晚上美股行情,並且從籌碼、基本面、技術面三管齊下做功課。上個月,他瞄準了一檔中小型股,進場後短短兩週就飆了五成。朋友們都羨慕他,認為這回肯定大賺。

目前晶片關稅 100%,承諾或正在美國投資建廠的廠商,得到豁免,川普直接點名蘋果、台積電… 因此這些市值龐大的巨頭,得到豁免,利空出盡的情緒反應絕對無庸置疑,也已經在股價上出現反映,本文想要探討的是後續相關的疑慮還有嗎? 如果有癥結點或注意的點是哪些?

「只要借 2%,就能賺 5%、6%,這是穩賺不賠的投資!」這句話,過去一年在財富管理圈幾乎成了流行語。也因此讓許多投資人信心滿滿地把資金投入債券 ETF,尤其是與美國公債連結的商品。但到了今年,不少人才驚覺現實與預期落差巨大,帳面不僅未見獲利,反而陷入虧損。更令人憂心的是,這些操作往往搭配融資借款、甚至質押放大槓桿,壓力成倍上升。如今這場由過度樂觀的預期、對利率循環的誤解、以及市場錯判時機交織而成的風暴,正逐步吞噬原本看似穩健的投資布局。

張先生今年 58 歲,在一家貿易公司服務超過 30 年,距離退休只剩最後兩年。父母從小教他要勤儉持家,他也靠著這份觀念,買了房、存了錢,慢慢累積出一筆退休金。最近,他打算把手上部分存款投入高股息 ETF,為退休後建立一條「被動現金流」,也打算等滿 60 歲時,把勞保和勞退一次領出來,再加碼投資。

從上週的四大銀行股財報、台積電 ADR、艾司摩爾,到這週的安費諾、谷歌,不乏財報 Double Beat,股價上漲開出反應,但漲勢收斂或翻黑的情況,這與美股新高的股價位階有關,將此彙整成兩大法則。1. 高位階對應高標準,未達高標都可能引發股價負面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