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行情的趨勢未改變,除非總經數據公布有極端好壞
對於總經數據的影響,僅止於短線波段但趨勢尚未扭轉。月初的 PMI、非農,造成經濟過熱的股債雙殺隱憂,但 CPI 公布,卻又造成反彈,總體而言,事件是短線的多空因子,並未擴大成趨勢的重要因子,畢竟數據都還在震盪容忍範圍之內。
對於總經數據的影響,僅止於短線波段但趨勢尚未扭轉。月初的 PMI、非農,造成經濟過熱的股債雙殺隱憂,但 CPI 公布,卻又造成反彈,總體而言,事件是短線的多空因子,並未擴大成趨勢的重要因子,畢竟數據都還在震盪容忍範圍之內。
市場原本普遍預期 2025 年的降息將帶動債券市場表現,讓美債 ETF 成為投資的亮點,想當初也是很多人趨之若鶩去佈局了,但是實際情況卻未如預期般樂觀,即便聯準會也降息了,債券價格的漲幅卻不如預期,甚至美債 ETF 的表現還很低迷,這讓這讓許多投資者感到疑惑:既然利率下調應該會推動債券價格上漲,為何市場反應不如預期?本篇一起探討不如預期的兩大關鍵因素,並在目前的環境下步該如何呢?
台股自春節假期後,雖經過國際上大小利多空影響,卻遲遲沒有被破壞當前的區間整理格局,顯示市場面對美國關稅政策不確定性,仍處於觀望態度,同時也沒有帶來多大恐慌,因貿易戰問題最終導致的往往是部分供應鏈或國家間部分產業貿易變化,不至於會造成整體經濟走下坡,屬於終將緩解之利空,而能在這種擔憂之下,逆勢突圍的產業或企業,就有機會迎來波段資金進駐。
※註:在過去幾年除了突發的中國禁令,NVIDIA 從未在季報 Miss Consensus,公司展望一直較保守,基本上營收打敗預期的幅度落在 10%(本季幅度為七季以來最小),因此繳出好表現,但不至極佳。
大摩: 2025 年將是半導體設備的「過渡期」,下調應用材料 (AMAT) 評等
今天來聊聊,搭配基本面,從 ETF 換股名單中,挑出最有機會搭上被動基金籌碼順風車的強勢股。
承接 12/13 文章內容,避險基金大幅空頭回補平倉,加上技術面季線走平且站上,以及川普上任的通膨預期與避險資金集中效應。再度回測不破底後,利用扣抵仍高持續下彎中的性質,將 100MA,順利突破。
在全球經濟動盪的背景下,2024年的台灣股市以28.85%的漲幅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日本和美國。這波漲勢的核心動力來源於人工智慧(AI)產業的迅猛發展。然而,許多人未能從中獲益,這反映了市場在投資策略上的分歧,也突顯了資產配置的重要性。
AI 帶來的商機蓬勃發展,甚至可以說在未來,多數產業都會與 AI 有所連結,在如此具有想像空間的趨勢中,從大廠們在硬體、算力的軍備競賽,到未來應用領域的發展,以及終端應用延伸的商機,都是不可忽視的一環。
道瓊指數本週先下壓後再往上推升,持續處在上有壓下有撐,以向上的趨勢震盪而行。在選前筆者最重要的預測就是「誰當選對股市最終趨勢影響不大」,只差在過程中的震盪波動幅度而以,選後的行情變化也確實符合原先的預期。川普交易對短線風險性資產的助漲力道強大,直到本週才有稍微降溫的情形,最為受惠與市場資金追捧的是特斯拉、比特幣,都仍處於跳漲後的高檔震盪與高位階。
Q3 各項財務數據與 Q4 展望皆能達標賣方報告預期,但不及最樂觀與買方報告較嚴苛的預期。
美國重量級科技股公布財報前,台股行情開始有了明顯震盪,從原先一度向上突破,到今日有向下轉折之風險,市場也開始找尋所謂股價位處" 右下角" 的標的。
時序進入第四季,在即將公布 9 月營收後,市場對於大多公司前三季的獲利預估,將大致有了心理定見,而 11 月中的 Q3 財報公布完畢後,也將進入較長時間的財報空窗期;在此段期間通常為所謂的作夢行情發酵時期,因缺乏了短期的財務數據公布,剛好又進入了會計年度的轉換期,新一年的成長機會成了市場資金更加關注之焦點。
台股行情持續修正,筆者本週談過股價處在" 右下角" 的標的,今天就來談談" 右上角" 的強勢股。